close
《千金方》【唐.孫思邈】: |
論治病略例: |
夫天布五行以植萬類,人稟五常以為五臟,經絡腑腧,陰陽會通,元冥幽微,變化難極。 《易》曰:非天下之至賾,其孰能與於此?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伎,始終循舊,省病問疾,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ST09﹞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髣髴,明堂闕庭,盡不見察,所謂窺管而已。 夫欲視死別生,固亦難矣。 此皆醫之深戒,病者可不謹以察之而自防慮也? 古來醫人皆相嫉害,扁鵲為秦太醫令李諡所害,即其事也。 一醫處方,不得使別醫和合,脫或私加毒藥,令人增疾,漸以致困。 如此者非一,特須慎之。 寧可不服其藥以任天真,不得使愚醫相嫉,賊人性命,甚可哀傷。 |
凡醫診候,固是不易,又問而知之,別病深淺,名曰巧醫。 仲景曰:凡欲和湯合藥針灸之法,宜應精思。 必通十二經脈,辨三百六十五孔穴,榮衞氣行,知病所在,宜治之法,不可不通。 古者上醫相色。 色脈與形,不得相失。 黑乘赤者死,赤乘青者生。 中醫聽聲,聲合五音。 火聞水聲,煩悶善驚﹝susceptibility_to_fright﹞;木聞金聲,恐畏相刑。 脾者土也,生育萬物,迴助四傍,善者不見,死則歸之,太過則四肢不舉,不及則九竅不通,六識閉塞,猶如醉人。 四季運轉,終而復始。 下醫診脈,知病源由,流轉移動,四時逆順,相害相生,審知臟腑之微,此乃為妙也。 |
#經筋醫學;經筋手療;經筋保健;經筋教學;經筋雕塑;經筋平衡;經筋整體保健;永康堂‧張老師#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