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絡永康堂
預約專線: 093-40202-65 Skype:YCT0934020265 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

目前分類:《醫理大概約說》男梖文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聖人局量

 大慈悲心。慈悲仁也。仁人心也。天理良心也。凡人必有仁。然後念念事事。惟恐不知人好歹。一言一動。惟恐得罪於人。至於忠孝友悌。大倫所在。其不忍一念相欺。不敢一念怠肆。更無待言矣。仁也。而曰大慈悲者。由一念以及於念念。由一事以及於事事。俱是此不忍人之心。所謂昆蟲草木不可傷。盡其性以盡人性物性。參贊化育。皆以此為根本。大廣大心。廣大謂度量也。古人云:有大量者。始有大福。量小者。居心狹隘。見理不明。氣質剛躁。止知有己。不知有人。止徒利己。不顧損人。自恃而不服善。自私而不諒人。自小而不容人。能有度量。必自平日反躬自責之人。一言一行。惟恐不合乎理。損傷於人。刻刻檢點自己不是。雖外人怒我詈(ㄌㄧˋ)我。十分虧我。多不理他。止是自家反躬自問。問心無愧了。任他無理相加。都全然不理。至於君父大倫所在。以及弟兄朋友。犯而不校。更不待言矣。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錄 醫法追源說

 醫道之興。始于神農。此人所知也。今天下以此業。何嘗不是好功德。而欲大大不易精通。小子不揣固陋。曾撿得先人遺說。敢就正于高明焉。三代以前。即有內經。其實未大發明。吾等承孔孟之說。用意讀玩六經。一個仁字。乃為希聖之本。孰知即能養此身。改一切之非禮。致此血氣之安平耶。前人只以講理有五性。行事心術言語均宗之。此何待言。吾以六經未有醫字。只仁字多。孔子雲醫亦未見。而論語雖小道亦可觀。則其事亦甚須研究。況人心多思。造出多少非禮。是為不時感受陰陽(ㄌㄧˋ)氣。亦不為異。只一點之不仁。悖于天地之正氣。則受之矣。夫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文文山先生。已曾詠之。此理確乎不易。以之解醫陰陽之理。甚可發明。凡屬人身之有陰陽。皆天地之陰陽。山川流時。豈非有氣。正與邪均互為藏。只在人去感召。故一念仁。則受正氣。以其為天地正氣。必有天理之正者以召之。五性之仁。本統義禮智信。如何不可以為天理之大。而又醫理之有陰陽。不可以相為感召耶。世上行此藝諸人。亦非不看不究醫理之書。但尚未知此理。因之行持看脈等事。雖有可據。而多不獲效大。試思愚陋之言。將仁字勸人存諸心。一切均必由之。如平時不由者。即為改轍。其二氏之經卷。亦有臨病禱求之事。此亦與子路請禱同。似亦可並行之。竊為天理在人。受諸天地。人身有疾。亦由天地降殃。故必以仁常常體諸身。又於禱神致其誠。源清而流不濁。即用藥開方。均可有大效焉。此為尋醫法之本。非單講法也。高明君子。有志救時。請以此言。告諸醫士。或者無有多不救之疾。以慰上天好生之仁。功德不其無盡也乎。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附錄 藥王說

 北方祀名醫。尊扁鵲。南方尊孫知微。皆稱之曰藥王。而天下亦藥王之。於是藥王之名。不知何義。藥王之義。莫考其由來矣。然名不正則言不順。溷而弗察。將何以信今傳後哉。聖人之學。經孔孟發明。其後。遺裔相沿。雖遭秦楚之暴。漢高之不學。而草野中淵源授受。不乏名流。特上無人以薦引。下無人以推揚。遂多隱而不彰。學者莫測其由來。則名之曰仙。及魏晉而後。益以支離。言元言空。托於佛老。而其授受之真者。亦以異端視之。然其寓言假借。儒者不特不詳其真。且多據為典故。如月中丹桂。煉石補天等語。偽以傳偽。不知其為烏有。愚嘗辨之矣。今且釋藥王之義。以明其概。兩儀定位。天純陽而上浮。地純陰而下鎮。乾坤若不交濟。則天地亦為死物。陰陽者。闔辟之機也。一闔而乾下交於坤。一辟而坤上交於乾。爰生六子。各得大父大母之精。然震巽得乾坤之初爻。艮兌得乾坤之下爻。惟坎離獨得其正。日陽精而孕陰。月陰精而孕陽。陰陽互為共宅。六氣以調。四時以序。乾坤氣化以周。人心之靈。通乎造化。心秉離精者也。腎秉坎妙者也。未出母胎為先天。既出母胎為後天。先天純乎陰陽。天賦氣而地成形。性純乎陽。固無不善。後天陰陽異位。氣質因生七情。乾金入於坤府。是故人心為善難而為惡易。皆氣質之累為之。而先天真陽。陷於北海。坎中一陽。是為先天乾性之主。然本乎天者親上。坎陽亦欲上升。本乎地者親下。陰識何難下注。聖人教人複性。以神馭氣。聚于中黃。實以志帥氣。止於其所耳。人身無不敝之時。而先天真性。則秉於乾元。理也。實只氣也。心為氣之靈。亦宰乎氣。而道心始為天理。可以生浩然之氣。人心即為氣質。極易入邪僻之途。持其志。無暴其氣。以虛無渾穆之神。養先天渾然之氣。求放心而止於至善。天地之中。成性存存。道義之門。神凝而氣聚。有諸己也。內外交修。動靜交養。馴至乎大而化神。則先天之氣。複乎乾元。是曰復性。形骸有盡。而乾元之真炁無盡。故羽流以坎中一陽。為長生藥。又曰藥王。謂藥可以延生。而此先天真氣。則與天同壽。凡藥不能及耳。自明師罕觀。愚妄誤解。遂增無限歧途。而取坎填離。存心養性。判然不相入。孟子以不得於心。勿求於氣為非。而自言其不動心。則曰養浩然之氣。心即神也。氣之浩然。即乾元統天之氣也。正義湮而邪說盛。以藥王為人。猶其失之小者。小子其詳究之。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23 Wed 2011 11:20
  • 醫論

醫論

 醫道雖多。不外乎氣血。氣。血之主。而神。又氣之主也。故補血必補氣。氣行則血行。無補血法也。至神。則心之靈。尤非可以藥補。但審其病從何起。如用心太過而神耗。則宜靜養。用寧神之藥。色欲太過。而水不濟火。則宜用滋水之藥。然皆必自加靜攝。非可專恃藥餌。故愚嘗謂心為身主。人必養心。以為生神之本。病不可治。皆心未養而神離身也。疾之不可以藥治者甚多。惟風寒暑熱。藥可以療。七情內傷。則必調平性情。冤孽魔祟。則必修德祈禳(ㄖㄤˊ)。陰陽二宅沖犯。則必改造培修。醫書專言方藥。實多不效。要在神而明之。變而通之。不可拘一以求也。且精氣神三者。有先天後天之別。先天之強弱不同。後天之戕養各別。三者還相為宮。不可以強弱分。一強則俱強。一弱則俱弱。古人所以重攝生。不其以此歟。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望聞問切捷法

 望而知之謂神如面黃。是傷食。面青。是有邪心術不端。色欲過度。面白。是不知保身。亦是色欲過度。太虛弱了。面黑則色欲過度。腎家太虧。病甚重也。面赤。火甚。如頭昏。眼花。眼脹。時時發熱。此實火也。如面赤。而又白又青。便是弱症。此當滋陰降火。因人體以治。亦不可祗作實火治。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理大概約說》序

 天生人物一團生理本無大患侵犯斯人而自古聖人留傳醫法乃是上體天生生之德以救斯人其法良意美何待後人之多為計耶特人之有身戕賊不免則多疾病天地氣化常而不變因人心不善而變為疾亦多其途即古聖所不能防也夫醫本以意而必以理為本醫書多甚按其實猶多不合聖人吾何所知敢言治病法耶特承先人蔭得有暇讀書反復尋味因己身多疾乃求得將醫理略明而獲效既多又以先人所留餘論證之今書覺與古所傳似為相近亦非遂謂能窺堂奧也好我者謂此事本不可離如父師有疾古人有先嘗藥之語孝子豈能不求工此術盍即先賢留遺以益後學此公諸世亦理之所常有從此使醫有不誤豈非先人所快然乎愚無以應思諸論議非自己出表先人一端之美以盡小子之心所不敢辭謹出家藏本付之手民世之大雅其不以為無謂乎如教我不逮感甚幸甚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