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絡永康堂
預約專線: 093-40202-65 Skype:YCT0934020265 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

目前分類: 《傷寒論》(東漢·張仲景) (2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證並治 第二十二

師曰:病人脈微而澀者,此為醫所病也。大發其汗,又數大下之,其人亡血,病當惡寒,後乃發熱,無休止時。夏月盛熱,欲著複衣;冬月盛寒,欲裸其身。所以然者,陽微則惡寒,陰弱則發熱。此醫發其汗,使陽氣微,又大下之,令陰氣弱。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複衣;十一月之時,陽氣在裏,胃中煩熱,以陰氣內弱,不能勝熱,故欲裸其身。又陰脈遲澀,故知亡血也。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可下病脈證並治 第二十一

大法,秋宜下。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卷 第九

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 第二十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可吐 第十九

大法,春宜吐。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不可吐第 十八

太陽病,當惡寒發熱,今自汗出,反不惡寒發熱,關上脈細數者,以醫吐之過也。若得病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饑,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醫吐之所致也,此為小逆。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卷 第八

辨發汗後病脈證並治 第十七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可發汗病脈證並治 第十六

大法,春夏宜發汗。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 第十五

夫以為疾病至急,倉卒尋按,要者難得,故重集諸可與不可方治,比之三陰三陽篇中,此易見也。又時有不止是三陽三陰,出在諸可與不可中也。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陰陽易瘥後勞複病脈證並治 第十四

傷寒陰易之為病,其人身體重,少氣,少腹裏急,或引陰中拘攣,熱上衝胸,頭重不欲舉,眼中生花,膝脛拘急者,燒褌散主之。方一。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卷 第七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 第十三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第十二

厥陰之為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下之利不止。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第十一

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卷 第六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第十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第九

少陽之為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卷 第五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第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卷 第四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第七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卷 第三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第六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第五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辨痓濕暍脈證 第四

古醫書中的「痓」當作「痙」,已被當代學者所公認,但以項背强急、口噤、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爲主證的病爲何被寫作「痓」,却少有人分析.本文從俗字發展史及「痙」字的字體演變過程入手,研究「痙」寫作「痓」字的原因,指出由于不識「痓」是「痙」字的俗字,從而産生對中醫痙病認識的分歧、誤解和爭議.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寒論》卷 第二

傷寒例 第三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