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術名流列傳 明.葛乾孫: |
按《明外史.本傳》葛乾孫,字可久,長洲人。 父應雷,以醫名。 時北方劉守真、張潔古之學,未行於南。 有李姓者,中州名醫,官吳下,與應雷談論,大駭歎,因出張、劉書與相討究,自是二家之學,盛行於南。 應雷著《醫家會同‧醫家會同》本書醫術名流列傳卷五百九葛應雷傳內作《醫學會同》。 二卷,官浙江醫學提舉。 乾孫體貌魁碩,膂力絕人,好擊刺戰陣之法,後折節讀書,兼通陰陽律歷星命,為文章有名,屢試不偶,乃傳父業。 然不肯為人治疾,或施之,輒著奇效,名與金華朱丹溪埒。 一書生傷寒不汗,發狂循河走,乾孫捽置水中,良久出之,裹以重棉,乃汗而解。 富家女病四肢痿痹,目瞪不能食,眾醫治不效,乾孫命悉去房中香奩流蘇之屬,掘地坎,置女其中,令家人俟女手足動有聲則告。 久之,女果舉手足而呼,投藥一丸,明日,女自坎中出矣。 蓋此女平日嗜香,而脾為香氣所蝕,故得是證。 其療病不用方藥如此。 至正時,天下大亂,乾孫推己祿命不利,慨然謂其友曰:聞中原豪傑并起,而我不得與,命也。 今六氣淫厲,吾犯咸池,殆將死矣。 一日,見武士引弓,取挽之及彀,歸即下血,命子煮大黃﹝四兩﹞飲之。 子密減其半,血不下,詰知其故,語之曰:無傷! 我命盡來年,今則未也。 再服二兩而癒。 明年果卒。 |
○→【彀:音,ㄍㄡˋ。意:範圍。醫彀:醫學範疇】 |
按《異林》葛可久,吳人也,性豪爽,好博,少遇異人授以醫術,不事方書,中輒神異。 道有狂犬,可久謂人曰:誰當擒之,即可療。 惡少果環執之,可久砭其腎,犬臥良久,差。 有羣少戲里中,望見可久,一少年從牖躍入室,曰:召可久診視之,不驗則羣噪之。 強可久。 可久診之曰:腸已斷矣,當立死耳。 有頃,少年果死。 朱彥修嘗治浙中一女子,瘵且愈,頰上兩丹點不滅。 彥修技窮,謂主人曰:須吳中葛公耳。 然其人雄邁不羈,非子所致也,吾遣書往,彼必來。 主人悅,俱供帳舟楫以迎。 使至,葛公方與眾博大叫,使者俟立中庭,葛公瞠目視之曰:爾何為者? 使者奉牘跪上之,葛公省書,不謝客行,亦不返舍,遂登舟。 比至,彥修語其故,出女子視之,可久曰:法當刺兩乳。 主人難之。 可久曰:請覆以衣。 援針刺之,應手而滅。 主人贈遺甚豐,可久笑曰:我為朱先生來,豈責爾報耶? 悉置不受。 江浙行省左丞某者,患癱疾,彥修曰:按法不治。 可久曰:尚可刺。 彥修曰:雖可刺,僅舉半體耳,亦無濟也。 家人固請,遂刺之,卒如彥修言。 彥修且計日促之行,曰:當及家而絕矣。 已而果然。 三子治驗并顯。 |
按《霏雪錄》葛可久,姑蘇人,治方脈術,與丹溪朱彥修齊名。 嘗炒大黃過焦,悉棄去不用,其謹如此。 人來迎致,不問貧富皆往。 貧人以楮鏹來貿藥,準病輕重,注善藥,緘以畀之而歸其直。 或楮鏹有不佳者,易佳者使供饘粥。 蓋仁人之用心也。 |
畀○→【畀﹝to confer on﹞:音,ㄅㄧˋ。意:動:賜與、給予。酬答。】 |
按《古今醫統》:葛可久,名乾孫,震父之子,醫實跨灶。 性甚仁厚,求療不分貴賤,輒盡心藥之,無有不效。 著有《醫學啟蒙論》、《十二經絡》、《十藥神書》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