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散之注釋: |
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金匱要略》﹞ |
【註】: |
以下六方,雖不合太陰病之定義,然皆屬於此類,故載之。 |
本條之緩急者,吉益南涯曰:「胸痹緩急者﹝略舉胸痹證也。緩急者,所謂喘息咳唾,有休作也﹞。」 |
尾臺榕堂曰:「緩急者,謂痛有緩急也。《本草綱目‧薏苡仁條》引《金匱》作『周痹緩急』,按《金匱‧水病篇》曰:『身腫而冷,如周痹狀。』今胸痹之痛,有休作緩急者,或一身痹而惡寒,或浮腫疼痛者,用之皆有效,且此方與下方﹝求真按:『下方,指薏苡附子敗醬散也』﹞皆宜咀而煮服,更宜參看《靈樞‧周痹篇》。」 |
又如丹波元堅曰:「此緩急,主在急字,非或緩或急之謂也。《史記.倉公傳》曰:『無可使緩急者。』《袁盎傳》:『一旦有緩急,寧足恃乎?』《游俠傳》曰:『且緩急人所時有。』皆是一時切迫之謂,足以為證。」 |
淺田宗伯曰:「此方為散,暝眩難堪,煎服治胸痹急劇證。腸癰急現脫候者,亦可用之。」 |
上可分為甲乙二說,雖不明其是非,然恐以甲說為是,因甲說皆出於實驗,而丹波氏以字義為先例也,淺田氏亦然﹝淺田氏有剽竊癖,此余所以不能深信也﹞。 |
薏苡附子散方: |
薏苡仁、附子各6克 |
上二味為末,一日分三回服。或細銼,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滓,分三回溫服。 |
先輩之論說: |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胸中痹,惡寒,或浮腫者。」 |
《用方經驗》本方條曰:「與身體麻痹,如隔靴搔癢,或遍身生疣子之類,有效。」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