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絡永康堂
預約專線: 093-40202-65 Skype:YCT0934020265 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

目前分類: 《皇漢醫學》(日‧湯本求真著) (3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五苓散之注釋: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傷寒論》﹞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茯苓甘草湯之注釋: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傷寒論》﹞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茯苓澤瀉湯之注釋:

胃反,吐而渴欲飲水者,茯苓澤瀉湯主之。﹝《金匱要略》﹞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澤瀉之醫治效用:

本藥亦為一種利尿藥,以尿利之減少或頻數與胃內停水為主目的方可用之,與茯苓、白朮無異。然茯苓適於此等症狀之外,兼治心悸亢進、眩暈、肌肉之間代性痙攣等,而通用於表裡陰陽虛實之各證。本藥不能治心悸亢進及肌肉之間代性痙攣,有醫冒眩之作用,多用於裡虛證。白朮之用於虛證與本藥無異,但其性溫,故適於陽虛證,不適於陰虛證。本藥性冷,故不適於陽虛證,而適於陰虛證,有去溫熱及治渴之效能。此三藥之分別也,至於其他,概為大同小異耳。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澤瀉湯之注釋:

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澤瀉湯主之。﹝《金匱要略》﹞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細辛之醫治效用:

東洞翁云:「細辛主治宿飲停水也,故治水氣在心下而咳滿,或上逆,或脅痛者。又其咳者,上逆者,胸滿者,脅痛者,心下堅大者,皆為宿飲停水在胸脅心下所致也。用細辛則水飲去,其證可已,可以見其主治矣。」然此說非惟遼闊難循,其結果且難與半夏茯苓等之治效區別,故仲景以乾薑、細辛為熱藥也。《本草綱目》述細辛辛溫無毒,故當作主治陰證之宿飲停水,始近定說。因本藥為吐根﹝譯者按吐根為催吐藥、祛痰藥﹞之同屬,用少量呈鎮咳作用,若大量則變為吐劑,不可忘之。」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味子之醫治效用:

《本草備要》曰:「五味子,性溫,五味俱備﹝皮甘,肉酸,核中苦、辛,都有鹹味﹞,酸鹹為多。故專收斂肺氣,滋腎水,強陰澀精,補虛明目,退熱斂汗,止嘔住瀉,寧嗽定喘,除煩渴,消水腫,解酒毒,收耗散之氣。…嗽初起,脈數有實火者,忌用﹝寇氏所謂食之而虛熱多者,收補之驟也﹞。北產紫黑者良,入於滋補藥中,蜜浸蒸。」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苓甘薑味辛夏仁黃湯之注釋:

若面熱如醉,此為胃熱上衝熏其面,加大黃以利之。﹝《金匱要略》﹞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苓甘五味薑辛夏仁湯之注釋:

水去嘔止,其人形腫者,加杏仁主之。其證應納麻黃,以其人遂痹,故不納之。若逆而納之,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虛,而麻黃發其陽故也。﹝《金匱要略》﹞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苓甘五味薑辛夏湯之注釋:

咳滿即止,而更復渴,衝氣復發者,以細辛、乾薑為熱藥也。服之當遂渴,而渴反止者,為支飲也。支飲者,法當冒,冒者必嘔,嘔者,復納半夏以去其水。﹝《金匱要略》﹞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苓甘五味薑辛湯之注釋:

衝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苓桂五味甘草湯去桂加乾薑、細辛以治其咳滿。﹝《金匱要略》﹞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苓桂五味甘草湯之注釋:

咳逆倚息不得臥,小青龍湯主之。青龍湯下已,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厥逆,氣從少腹上衝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下流陰股,小便難,時復冒者,與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治其氣衝。﹝《金匱要略》﹞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苓桂甘棗湯之腹證:

本方但以苓桂朮甘湯去朮加大棗而已,故其主治亦與之大相類似。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苓桂甘棗湯之注釋:

發汗後,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傷寒論》﹞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苓桂朮甘湯之腹證:

自前仲景之論,以及本方祖方之桂枝甘草湯條,綜合而觀察之,則本方之腹、脈、外證自明矣,似無重述之必要。然前說所漏,而於臨床上緊要之二三事項,不得不追加之。凡當瘀血上衝,必發於左腹部,且沿同側腹直肌,不憑右側而現。氣及水毒上衝之際,必發於右腹部,且隨同側之腹直肌而上,常不憑左側而現。至於此差別之理由,雖屬未明,然早為古人注意。餘徵之於實驗,亦為不偽之事實,故於本方證亦不乖此原則,而氣上衝胸,心下逆滿,亦必沿右側腹直肌而發。現胸脅支滿亦在於右肋骨弓下,雖頭痛時亦右側痛,而左側不痛,或右側比左側痛甚。《金匱》云:「奔豚病,自少腹起,上衝咽喉,發作欲死,復還止。」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芩桂朮甘湯之注釋:

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傷寒論》﹞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乾薑之醫治效用:

本藥與附子俱為大熱藥,興奮新陳代謝之機能、驅逐水毒二者相等。然其異處在附子劑證有下利、厥冷等水毒下降之徵,而少上迫之候,而本藥證則水毒下降之徵少,上迫而發嘔吐、咳嗽、眩暈、煩躁等證者多。換言之,即附子治水毒之下降為主,而治上迫為客;本藥治上迫為主,而治下降為客也,可知二藥之別矣。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苓薑朮甘湯之腹證:

本方不但於苓桂朮甘湯去桂枝加乾薑,然二方之異處歸結於一為有乾薑而無桂枝,一為有桂枝而無乾薑之點。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腎著湯、苓薑朮甘湯﹝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之注釋:

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裡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如帶五千錢,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主之。﹝《金匱要略》﹞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桂枝人參湯之注釋: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裡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傷寒論》﹞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