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一百二十六條:形作「傷寒﹝typhoid﹞」,其脈不弦緊而弱,弱者必渴,被火者必譫語﹝delirious_speech﹞。

 弱者發熱﹝fever﹞,脈浮,解之,當汗出﹝sweating﹞而癒。

 本條辨可汗不可汗之例。

【解曰】:

 病形似「傷寒﹝typhoid﹞」,言有頭痛﹝Headache﹞發熱之表證也。

 但其脈不弦緊,非「傷寒表證」之脈,未可汗也。

 其見脈弱,乃為陰虛,血脈不足之脈,《內經》曰:「諸弱發熱」,脈弱而發熱﹝fever﹞,為陰虛發熱﹝fever﹞,亦未可汗也。

 陰虛為津液不足,陰虛而發熱﹝fever﹞,故必渴,因曰:「弱者必渴」。

 陰虛者,發汗﹝sweating﹞尚不可,如以火迫發汗﹝sweating﹞,則陰更虛而熱更甚,因曰:「被火者必譫語﹝delirious_speech﹞」。

 如發熱脈弱而見浮者,則為中風之脈證矣,可取汗解之,如四十七條,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當汗出﹝sweating﹞乃癒。

 張隱庵曰:「此形體虛弱而自作寒熱,亦不可以火攻也。

 形作『傷寒﹝typhoid﹞』者,形體自作之寒,非感天之寒邪也。

 夫正受邪剋,其脈必弦,邪正相持,其脈必緊,此非外那,故脈不弦緊而但弱也。

 弱為陰虛,故弱者必渴。

 若被火攻,則火熱入胃,神氣虛微,必發譫語﹝delirious_speech﹞。

 夫弱為陰虛,不但於渴,而且發熱矣。

 得脈浮而氣行於周身之膚表,則解之當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而癒矣。」

曾氏曰:「久病虛弱之人,忽作寒熱,發熱﹝fever﹞而渴,即形作『傷寒﹝typhoid﹞』也。

 醫以外感治之而致敗者,不可勝數矣。」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查詢-永康堂.張老師學習自側

答案

陰虛發熱

【D】

右歸飲加減治療:※※A、肝鬱發熱;※※B、血虛發熱;※※C、氣虛發熱;※※D、陽虛發熱;※※E、陰虛發熱。(中醫師,資格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