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術名流列傳 宋.龐安時: |
按《宋史》本傳:龐安時,字安常,蘄州蘄水人。 兒時能讀書,過目輒記。 父世醫也,授以脈訣,安時曰:是不足為也。 獨取黃帝、扁鵲之脈書治之。 未久,已能通其說,時出新意,辨詰不可屈,父大驚。 時年猶未冠,已而病聵,乃益讀《靈樞》、《太素》、《甲乙》諸秘書。 凡經傳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貫。 嘗曰:世所謂醫書,予皆見之,惟扁鵲之言深矣。 蓋所謂《難經》者,扁鵲寓術於其書,而言之不詳,意者使後人自求之歟? 予之術蓋出於此,以之視淺深,決死生,若合符節。 且察脈之要,莫急於人迎﹝ST09﹞寸口,是二脈陰陽相應,如兩引繩,陰陽均,則繩之大小等,故定陰陽於喉手,配覆溢於尺寸,寓九候於浮沉,分四溫於傷寒。 此皆扁鵲略開其端,而予參以《內經》諸書,考究而得其說,審而用之,順而治之,病不得逃矣。 又欲以術告後世,故著《難經辨》數萬言;觀草木之性,與五臟之宜,秩其職任,官其寒熱,班其奇偶,以療百疾,著《主對集》一卷;古今異宜,方術脫遺,備陰陽之變,補仲景論;藥有後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嘗試有功,不可遺也,作《本草補遺》。 為人治病,率十癒八九。 踵門求診者,為辟邸舍居之,親視飦粥藥物,必愈而後遣;其不可為者,必實告之,不復為治。 活人無數。 病家持金帛來謝,不盡取也。 嘗詣舒之桐城,有民家婦孕將產七日而子不下,百術無所效。 安時之弟子李百全適在旁舍,邀安時往視之,才見即連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湯溫其腰腹,自為上下拊摩,孕者覺腸胃微痛,呻吟間生一男子,其家驚喜而不知所以然。 安時曰:兒已出胞,而一手誤執母腸,不復能脫,故非符藥所能為。 吾隔腹捫兒手所在,針其虎口,既痛即縮手,所以遽生,無他術也。 取兒視之,右手虎口針痕存焉。 其妙如此。 有問以華佗之事者,曰:術若是,非人所能為也,其史之妄乎? 年五十八而疾作,門人請自視脈,笑曰:吾察之審矣,且出入息亦脈也,今胃氣已絕,死矣! 遂屏卻藥餌,後數日,與客坐語而卒。 |
按《續明道雜志》蘄水縣,有高醫龐安時者,治疾無不癒,其處方用意,幾似古人,自言心解,初不從人授也。 蘄有富家子竊出遊,偶鄰人有鬬者,排動屋壁,富人子方驚懼,疾走出,惶惑突入市,市方陳刑屍,富人子走僕屍上,因大驚,到家發狂,性理遂錯,醫巫百方不能已。 龐為劑藥,求得絞囚繩,燒為灰以調藥,一劑而癒。 龐得他人藥,嘗之入口,即知此何物及其多少,不差也。 |
按《東坡雜記》蘄州龐安常,善醫而聵,與人語,書在紙,始能答。 東坡笑曰:吾與君皆異人也,吾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非異人而何? |
按《書蕉》龐安常,名安時,蘄水人,宋神哲間名醫也。 於書無所不讀,而尤精於傷寒,妙得長沙遺旨。 性豪侈,每應人延請,必駕四巨舟,一聲伎,一廚傳,一賓客,一雜色工藝之人,日費不貲。 |
按《仇池筆記》龐安常為醫,不忠於利,得善書古畫,喜輒不自勝。 九江胡道士頗得其術,與予用藥,無以酬之,為作行草數紙而已,且告之曰:此安常故事,不可廢也。 參寥子病,求醫於胡,自度無錢,且不善書畫,求予甚急,予戲之曰:子粲可皎徹之徒,何不下轉語作兩首詩乎? 龐胡二君與吾輩遊,不日索我於枯魚之肆矣。 |
按《澹山雜識》龐安時,蘄州蘄水人也。 隱於醫,四方之請者,日滿其門。 安時亦饒於田產,不汲汲於利,故其聲益高。 餘嘗見其還自金陵,過池陽,先君命餘往謁之,隨行四五大官舟,行李之盛,侔部使者。 一舟所載聲樂也,一舟輜重也,一舟廚傳也,一舟諸色技藝人,無不有也。 然其人自適,不肯入京。 醫之妙,亦近世所無也。 |
#經筋平衡;經筋醫學;經筋保健;經筋雕塑;經筋手療;##經筋整體保健;經筋教學;永康堂‧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