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皇漢醫學》別論

《傷寒論》之大意:

余所信奉,為醫聖張仲景所著之《傷寒論》及《金匱要略》二書。

 前者所主為傷寒,即述腸傷寒之診斷療法;

 後者為雜病,即說明《傷寒論》所未及之病證之證治者也。

 雖然,仲景作《傷寒論》之真意有如下說。

永富獨嘯庵氏曰:「世醫動謂《傷寒論》治外邪,天下無加,至於雜病,則未必然。嗚呼!卑哉!夫傷寒中有萬病,萬病中有傷寒,相互參究,始可治傷寒,始可治萬病。況於古醫方中,若能徹底瞭解其內容,則《千金》、《外臺》、宋、元、遼、明等眾多之說亦皆為我使用矣。」

吉益羸齊曰:「《傷寒論》者,遺後世以治萬病之法。引而申之,舉莫能外,此作者立法之精神也。」

能瞭解傷寒之診斷療法,悟其真髓,則萬病之治,如示諸掌,學者不可泥於章句之末,宜開眼透視,以探其精神也。

 具體論之,則此書是闡明同一傷寒病侵入,因各人稟賦體質有差,病毒所在之異,發現症狀不相等之理由,同時設適應之治法,不損及其體力,使可勝藥而驅逐病毒之方術也。

其法分:太陽、少陽、陽明之三陽,太陰、少陰、厥陰之三陰。

 其曰陽、曰陰,與後世醫家之空言陰陽五行不同。

仲景曰:「病有發熱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惡寒者,發於陰也。」

 所謂陽證者,新陳代謝機能之病的亢進也;陰證者,此機能衰減之病的沉衰也。

 故陽證者概為實證而易治,陰證者多屬虛證而難療。

 而太陽者,謂此機能亢進發於體表;少陽者,發於胸腹間;陽明者,發於腹內也。

 三陰者,皆此機能衰減現於腹內之名稱也。太陰為其最輕微者,厥陰為最嚴重者,而少陰則介乎二者之間也。

《傷寒論》依其病勢、病位,大別為三陽、三陰之六編,而論列各種病型之腸傷寒,更於各編細論種種之證治,其用意極為周到,證之大小輕重與其治法,網羅無遺。以下順次講述之。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