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溫病:

《內經》以冬月天寒,人傷而即病者,名傷寒。

 若傷而不即病,寒邪郁而成熱,至春而病者,名溫病。

 《傷寒論》。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

 為溫病。

 同言太陽病,以不渴惡寒名傷寒,以渴而不惡寒者,名溫病。

 然則《內經》所云,明溫病之原,仲景所云,別溫病之症。

 知病原,識症狀,知傷寒溫病之所以別矣!

 第《內經》所謂溫病者,冬受寒邪,至春始發之溫病也。

 仲景所謂溫病者,人感濕熱,當時即發之溫病也。

 進而求之,即春之溫病亦有三種,有冬傷於寒,至春而成溫病者;有冬感溫氣,至春更感溫熱,而病溫熱、溫毒者;有非冬感寒,非重感溫熱,但遇時行溫熱之邪。

 而即發溫病者。

 是此而知傷寒不獨於冬,四時有暴寒,皆能傷寒者。

 溫病不獨發於春,四時有暴熱,皆有溫熱病者,但要明其病原主治耳。

 楨又悟得傷寒之邪,傷於太陽從表而起;溫熱之病,感于陽明而入腸胃,自內而發。

 故:溫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

 若先感溫熱,又冒風寒,而發身痛頭痛,惡寒發熱而渴者,此太陽有表邪之寒熱病。

 不得名之溫熱病也,當發表清熱和解主治者。

 故:太陽傷寒,用羌活敗毒散發表。

若太陽寒熱病,則用羌活沖和湯和解。

 陽明傷寒,用葛根湯發表。

 若陽明寒熱病,則用乾葛石膏湯和解。

 若少陽傷寒,用羌活柴胡湯

 少陽寒熱病,用小柴胡湯和解。

 若身痛頭痛,惡寒發熱,口不渴者,乃三時暴感之傷寒症,非溫熱之症。

 總之,傷寒外感風寒,裏無積熱。

故初起以辛溫散表,不可早用清涼,直待表散裏熱,方用清裏。

 今溫病先感熱而病者,故宜清涼和解。

 惟惡寒身痛,無汗脈浮,表有寒邪者,方用辛涼散表。

 《活人》云:傷寒者,冬傷於寒即發之寒熱病也。

 冬溫者,冬有溫氣,感而即發之熱病也。

 春溫者。

 冬傷於寒,至春陽氣發升,寒邪鬱而發熱之溫病也。

 風溫者,不因冬感寒邪,即於春令,感當時溫熱之氣而病者。

 然此皆一人自感而獨病者。

 若暴寒暴熱,天地之邪氣流行,沿門長幼皆病者,此名時疫之病。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溫熱之病,陽明經多,然亦有兼太陽者,故立此方和解,以溫症用不得麻桂辛溫耳。

乾葛石膏湯

 升麻、乾葛、知母、石膏、甘草。

 此方和解陽明表裏症,帶太陽仍加羌活。

小柴胡湯:見寒熱。

 此方和解少陽表裏者,若帶太陽表症,加羌活;帶陽明表症,加乾葛。

涼膈散:見發狂。

 溫病表解裏熱者,以此方清熱;若帶表症,仍加表藥。

三黃巨勝湯:見發狂。

 此方專治陽毒,故溫熱重者用之也。

 若帶表症,仍加散表之藥。

三乙承氣湯:見大便結。

 溫病裏熱,止須清裏。

 然有熱結大腸大便不通者,以此方下之。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