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昏冒: |
昏冒,即昏憒不醒也。 內傷而至昏冒,則死。 傷寒熱病至昏冒,亦重矣! 方書:皆言虛,誤也。 仲景云:太陽與少陽並病,頭項強痛,或眩冒,當刺大椎、肺俞、肝俞。 又曰:陽明病,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熱,喘冒不能臥,宜大承氣湯。 此言:冒未至昏者,以下乃言昏冒矣! 海藏云:傷寒傳至五六日,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自語,目赤神焦,稀粥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此言熱邪內傳手少陰心經,心火上熏於肺,則神識昏迷,若脈浮數,熱在小腸,用導赤散;脈細數,熱在心經,宜瀉心湯;若浮沉皆數,兩經皆熱,導赤各半湯。 |
《傷寒直格》云:邪熱傳內昏冒,脈應疾數。 若熱極內甚,脈反沉細欲絕,未明造化,誤認陰症。 或有始得病時,陽熱暴甚,初起便見昏冒者。 或兩感熱甚,亦有昏沉者。 或失下熱極,以至身冷脈微,昏冒將死。 若急下之,則殘陰暴絕而死,不下亦死,並宜涼膈散、黃連解毒湯,待積熱散則心胸暖,脈漸出。 若有下症者,大承氣湯。 可見昏迷症,未可以虛概之。 余今酌定解表清裏,化痰消導等法。 若癍痧疫毒,用升發;寒涼抑遏,用溫散;熱結大腸,用下法:汗下太過,脈空瀉脫,用補元。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