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臥: |
不得臥,雜症多屬內火。 傷寒則有有表熱,裏熱,熱在半表半裏,熱在氣分血分;有汗下太過,虛煩不得眠;有瘥後餘熱未盡不得臥。 如脈浮數,身發熱疼痛,無汗不眠者,太陽表症,宜羌活湯。 若發熱多汗,口渴,小便不利,不得眠者,太陽熱結膀胱,五苓散。 陽明目痛鼻乾,不得眠,身熱脈長,陽明表症也,乾葛湯。 若煩渴消水,舌燥唇焦,脈長而數,陽明裏症也,人參白虎湯。 若小便不利,豬苓湯。 若蒸蒸發熱,手足多汗,大便硬,有下症者,承氣湯下之。 若少陽膽熱,脈弦而緊,小柴胡湯加羌活防風。 若脈弦而數,梔連柴胡湯加竹茹。 若表邪已解,肝膽裏熱,龍膽瀉肝湯。 有下症者,大柴胡湯。 若熱病初愈,食穀太早,日暮微煩,減其飲食,梔子豆豉湯加枳實。 若熱病後,火旺煩躁,黃連瀉心湯。 若汗下太過,虛煩不得眠,秘旨安神丸。 若膽涎沃心,膽火成痰,家秘膽星丸。 《準繩》云:不得眠,皆是熱症表有邪者,邪擾經絡,宜發表。 裏有邪者,火擾於內,宜清裏。 半表半裏有邪,膽經有火,宜清少陽。 若陽明有熱,而胃不和,宜徹熱和胃。 餘熱未除而煩躁,熱耗真陰。 宜養陰清火。 汗下虛煩而神氣不足,宜養陰補虛。 |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之,令胃氣和則愈。 |
此因大汗亡津,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渴欲飲水,故與水以濟胃乾,則煩躁止而安臥。 |
太陽病,二三日不得臥,但欲起心下必結,脈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 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結胸。 未止者,四日後下之,此作協熱利也。 |
太陽病二三日,不得臥,不過經絡不甯,何至但欲起,必有痰涎結在心下。 若其脈微弱,此本是有寒結,非熱結,反下之,則邪不下行而作結胸。 若利未止,邪已下行,四日後,當作協熱下利。 |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豆豉湯主之。 |
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應補者多。 今反復顛倒,心中懊憹,尚是熱邪結於胸中,故用此湯治懊憹。 |
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熱,喘冒不得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 |
小便不利,裏熱互詞;大便乍難乍易,裏熱互詞;時有微熱,潮熱互詞;喘冒不得臥下,大實大滿互詞。 故曰:有燥屎,宜大下。 |
少陰病,傳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黃連阿膠湯主之。 |
少陰病曰傳之,此陽邪內傳也。 二三日以上,心中煩不得臥,此手少陰心火旺,故用此方。 |
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膚湯主之。 |
少陰下利,熱傳下焦者多。 今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此上焦手少陰燥火傷陰致是。 |
羌活湯:見惡寒。 |
表熱不臥,以此方散表。 |
五苓散:見小便不利。 |
小便不利不得臥,用此方。 |
乾葛湯:見似瘧。 |
陽明表熱不得臥,當散表。 若口渴唇焦消水,加知母、石膏。 |
人參白虎湯:見潮熱。 |
陽明表熱不得臥,用前乾葛湯;裏熱不得臥,則用此方。 |
大承氣湯:見大便結。 |
熱結腸胃,腹脹便結不得臥,故用此方。 |
梔連柴胡湯: |
柴胡、黃芩、廣皮、生薑、竹茹、半夏、梔子、川連。 |
少陽邪熱不得臥,則用此方。 |
龍膽瀉肝湯: |
龍膽草、柴胡、黃芩、川黃連、麥門冬、陳膽星、知母、生薑、真青黛、山梔。 |
肝膽有火,則目不能合,膽涎沃心,則目不得瞑,故以此方加膽星、青黛,化膽經之痰。 |
大柴胡湯:見潮熱。 |
少陽症不得臥,又見下症者,用此方。 |
梔子豆豉枳實湯:見懊憹。 |
熱病初愈,食穀太早,日暮微煩,夜不安臥,用此方,再加消導之藥。 |
黃連瀉心湯: |
黃連、麥門冬、赤茯苓、生薑、木通。 |
內傷不得臥,有心氣不足,則以棗仁湯溫藥以補心氣。 若心血不足者,則朱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補心血。 涼心火,今熱病門,故用此方。 |
朱砂安神丸: |
黃連、白茯神、麥門冬、生地、棗仁。 |
心火旺,心血未虛者,以黃連瀉心湯主治;心血虛者,以安神丸治之。 |
家秘膽星丸: |
陳膽星、青黛、海石、龍膽草、甘草。 |
膽火旺不得臥,當用黃連柴胡湯、龍膽瀉肝湯。 若膽火成痰,膽涎沃心則用此方。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