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唇焦:

夫唇口焦裂,人身大病也。

 在雜症中,有脾肺心及腸胃五條;在外感門,惟手足陽明所主。

上唇挾口,屬手陽明大腸;下唇挾口,屬足陽明胃。

 傷寒熱在太陽,則唇口不焦;熱傳在陽明,則唇口焦裂。

 故曰:陽明燥熱,唇口焦裂。

 然又有分別唇焦而消水者,為燥熱;唇焦不消水者,為濕熱。

 又曰:熱在氣分,則焦而口渴;熱在血分,則焦而不渴。

 又曰:唇口焦,渴而消水,胸前寬適者,為熱而無滯,宜清熱。

 渴不消水,胸前飽悶者,為熱而有食滯,宜消滯。

此言足陽明胃上部熱也。

 唇口焦,不渴不飲水,腹中煩滿者,為熱在大腸,有燥糞。

 此言:手陽明大腸下部熱也。

 故:唇焦之症,有用保和散,消導上部胃家食滯而愈者;有用承氣湯,去下部大腸燥糞而愈者。

 不獨涼膈清熱一法可盡之,例如熱邪譫語,唇焦口燥,渴而消水,用涼膈散導赤各半湯,清上焦燥熱者。

 食滯譫語,唇焦口燥,渴不消水,用枳實豆豉湯、保和散沖竹瀝、蘆蔔汁,潤燥消中焦滯者。

 燥結大腸,譫語唇焦,用承氣湯,行下焦燥屎者。

 另有:熱病與發,誤食葷腥油膩,與熱邪毒,結紐不解,唇口焦裂,口臭牙疳,渴不消水,煩熱昏沉,若以保和散等,消穀食治之,病必不減。

 若以乾葛、石膏、知母、三黃清熱治之,其熱愈甚。

 若誤認大腸燥屎唇焦,用承氣湯下行逆治,其死更速。

 醫家至此,束手待斃。

 餘以晚年之悟,思得邪熱毒伏於腸胃,蒸釀發出者也。

 初起必用升麻乾葛湯,宣發陽明伏毒。

 若膏粱積熱,非升麻清胃湯不能宣揚腸胃積熱,故清熱化,必用余化此湯,加山楂、檳榔;若食肉多,再加三棱、阿魏。

 治夾食症,常有得生者。

 夫熱在氣分,唇焦發渴,用乾葛石膏知母湯,人人知之者。

 熱在血分,用升麻生地川連清胃湯主治,人多忽之。

 不知乾葛清胃湯,治陽明氣分渴水之唇焦口渴;升麻清胃湯,治陽明血分不消水之唇焦口渴。

 余以升麻清胃湯,此化法也。

 又:以此湯清陽明血分發渴不消水,是法外之法也。

 今又以此湯,治膏粱積熱,葷腥發熱之唇焦,此化外化出者也。

 再詳仲景治太陽渴欲飲水,微熱消渴者,脈數煩渴者,汗出而渴,渴而口煩躁者,不用清解上焦肺胃積熱,皆用五苓散主治。

 良以太陽汗多口渴,表熱不減,表裏皆病,熱結膀胱下焦,非同表熱裏熱,單以發表退熱,單以清裏止渴者,故以五苓散雙解太陽也。

 夫口渴消水,用清裏,人人知之;口渴消水,有表邪,用不得清裏,人不知也。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