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 |
傷寒頭痛,常痛不休,不比內傷頭痛,時作時止。 故:傷寒頭痛發熱,三陽經者多。 然三陽中,惟太陽經更多。 故:頭痛身痛,惡寒發熱,兩足常冷,皆太陽表症也。 無汗脈浮緊,北方冬月麻黃湯,南方羌活敗毒散;有汗脈浮緩,北方冬月桂枝湯,南方加減防風湯合川芎湯。 |
少陽經頭角痛,痛引耳前後,發熱無汗,脈浮緊,柴胡防風湯;脈弦而數,寒熱往來,合目自汗,嘔而口苦,小柴胡湯。 通加川芎入膽,上行頭角。 陽明經額前痛,痛連眼眶,脈洪而長,發熱無汗者,葛根湯加蔥白、白芷、升麻;有汗發熱,脈洪而數,煩渴引水,白虎湯加葛根、白芷。 若手足濈濈多汗,大便不行,臍腹脹滿,雖有頭痛之表症,亦用大乾葛湯下之。 又有:頭痛鼻塞,咳嗽喘急,每夜寒熱,此風寒入肺,即傷風頭痛也,宜芎蘇瀉白散;若無汗惡寒,脈浮緊,加羌活。 又有:風溫頭痛,宜防風散加石膏、乾葛。 濕溫頭痛,宜防風神術湯。 又有:時常頭風痛者,羌活、選奇湯。 頑痰頭痛,胸滿噁心者,二陳湯加南星、海石飲家頭痛,胸脅脹滿,噁心嘔吐,平胃二陳湯、導痰湯,甚者控涎丹,不愈再加瓜蒂散,搐鼻出黃水。 又:火痰頭痛,梔連二陳湯加膽星。 又有:陰火頭痛,四物湯加黃柏、知母。 另有:陰症頭痛,此直中陰經之寒症,北方人有之,江浙則少。 又有:冒寒頭痛,遇冷頭痛,似陰症頭痛,實非陰症寒痛,皆是內有痰飲積熱,外遇寒冷搏擊而痛也。 →【濈﹝氵戢﹞:音ㄐㄧˊ。ex:濈然:汗出的樣子。】 |
太陽之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
此合論太陽經表症,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宜發汗者。 |
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
此分論太陽病中風、傷寒二症,各立方以主治也。 |
太陽病頭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經盡故也。 若欲再傳經者,針足陽明,使經不傳。 |
針陽明,刺腕骨、餘骨、合穀三穴也。 言太陽病頭痛發熱之症,若七日以上行其經盡,自愈者則已。 若不愈,針此三穴,使不傳經。 |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小承氣湯。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裏,仍在表也,須當發汗。 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
不大便六七日,有裏熱,即頭痛,亦宜小承氣湯下之。 但驗其小便,若不赤,邪熱未入裏,須當發汗,故宜用桂枝湯。 若服後頭仍痛者,此熱邪得桂枝之熱,侵入陽明,必迫血從鼻而衄矣! 宜桂枝湯句,應在須當發汗句之下。 |
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散者,乃可攻之。 其人縶縶汗出,發作有時,頭痛,心下硬滿,引脅下痛,乾嘔短氣,汗出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此條:詳注嘔吐門。 |
陽明病,表裏大熱,煩渴引飲,頭痛如破者,宜竹葉石膏湯。 |
陽明表裏之症,當用乾葛石膏湯。 今因煩渴引飲,頭痛如破,此火熱上衝猛烈,故用竹葉石膏湯。 |
陽明頭痛,不惡寒反惡熱,大便實,宜調胃承氣湯。 |
不惡寒反惡熱,大便實,陽明裏熱症也。 不用大承氣者,微示頭痛症不可大下也。 |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不可發汗,汗之則譫語。 此屬胃,胃和則愈,不和則煩而悸。 |
頭痛發熱,是太陽症,今脈弦而細,屬少陽之脈,故不可用麻黃湯誤汗。 |
厥陰頭痛,乾嘔吐涎沫,吳茱萸湯主之。 |
此厥陰經陰症頭痛也。 |
麻黃湯:見惡寒。 |
羌活沖和湯:見發熱。 |
桂枝湯:見惡寒。 |
加減防風湯:見身痛。 |
川芎湯: |
川芎、蒼術、羌活、防風、荊芥、甘草。 |
此治太陽經風濕頭痛方也。 兼寒者,加細辛;陽明見症,加白芷;少陽見症,加柴胡;有火者,加黃芩,即合選奇湯。 |
柴胡防風湯:即小柴胡湯加防風。 |
此治少陽風邪頭痛之方。 |
小柴胡湯:加減詳寒熱門。 |
二白乾葛湯: |
蔥白、白芷、乾葛、升麻。 |
此陽明表邪頭痛之方。 症兼太陽者,加羌活、防風、川芎。 症兼少陽者,加柴胡、川芎。 |
胸前嘔惡,合二陳平胃散;有火者,加梔連。 |
白虎葛根湯: |
知母、石膏、葛根、白芷。 |
此陽明裏熱頭痛之方。 若帶太陽表邪,加羌活、防風,症兼少陽,加柴胡、川芎,小便黃赤,加木通、滑石;大便不通,有下症者,加酒煮大黃。 |
大葛根湯: |
乾葛、石膏、枳殼、大黃、廣皮、生薑、知母。 |
此治陽明表邪未盡,大便秘結,積熱上衝頭痛之方。 若帶惡寒表熱,症兼太陽者,即不可用。 |
芎蘇瀉白散: |
川芎、紫蘇、防風、桑白皮、地骨皮、荊芥、甘草。 |
此治風傷肺氣,咳嗽寒熱頭痛之方。 若症兼太陽,加羌活,兼陽明,加乾葛、白芷,兼少陽,加柴胡。 |
防風散: |
防風、桔梗、厚樸、生薑、石膏、乾葛。 |
此治肺胃二經,風熱上衝頭痛之方。 防風散風,石膏清熱,與桔梗同用,清肺也;與乾葛同用,清胃也。 厚樸、甘草和胃氣以升降浮沉也。 兼少陽者,加柴胡、川芎、薄荷、荊芥。 |
防風神術湯: |
防風、蒼術、生薑、石膏。 |
此治風濕熱三氣頭痛之方。 風氣勝者,倍防風加羌活,濕氣勝者,倍蒼術加白芷,熱氣勝者,倍石膏加黃柏;太陽見症,加藁本;陽明見症,加升麻;少陽見症,加柴胡。 通加川芎少許,上行頭角。 |
羌活選奇湯: |
羌活、防風、黃芩、甘草。 |
此治太陽風熱頭痛之方。 若少陽見症,加柴胡、川芎;陽明見症,加升麻、白芷。 風熱甚,加薄荷、荊芥、藁本;裏有積熱,加梔、連;若時常痛發,俗名頭風痛者,加蔓荊子、藁本;冒寒即痛,加細辛、川芎。 |
星石二陳湯:即二陳湯加膽星石菖蒲。 |
此治痰飲凝結中脘,上衝頭額,時常作痛之方。 兼風者,加防風、荊芥;兼火者,加梔、連;兼寒者、加細辛、川芎;發熱惡寒,加羌活;頭額作痛,痛連於目,加乾葛、白芷、升麻;往來寒熱,痛連頭角,下連耳之前後,加柴胡、川芎。 |
平胃二陳湯:即二陳湯和平胃散。 |
時常頭痛,俗名頭風痛。 本於內伏痰積,外冒風寒,是以頭痛之症。 若兼噁心飽悶者,必痰積作患。 余嘗以 此方合保和散,重加豆蔻、石菖蒲、萊菔子,除去在胃之病根,則痛不發。 |
導痰湯:見似瘧。 |
頭痛症,兼嘔吐噁心者,則以 此方治痰飲。 若外冒寒者,加羌活、細辛、蔓荊子、川芎、藁本;冒風者,加防風、荊芥;冒暑熱者,加黃連、滑石;冒風濕者,加防風、蒼術、白芷、石菖蒲。 |
控涎丹: |
甘遂、大戟、白芥子。 |
痰飲伏於脅下作痛,名懸飲支飲,用十棗湯。 痰伏胃家,上攻頭額作痛,則用控涎丹。 同用甘遂、大戟,彼以芫花易白芥子,此以白芥子易芫花。 同一痰飲病,一痛於脅,一痛於頭,故有上散下行之不同。 |
二陳梔連膽星湯:即二陳湯加梔、連、膽星。 |
上條皆是痰飲,此乃痰火上衝。 若外有感冒,加散表之藥,先去外邪。 |
四物知柏湯:即四物湯加知母、黃柏。 |
此方本治內傷陰火,內沖頭痛。 立此互考,相得益彰。 |
十棗湯:見脅痛。 |
竹葉石膏湯:見口渴。 |
調胃承氣湯:見大便結。 |
外感頭痛,禁用下行。 今以陽明頭痛,不惡寒反惡熱,大便實,故以 此方微下之。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