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痛: |
身痛之症,六經皆有。 三陽身痛,皆是表邪;三陰身痛,皆是裏寒。 太陽身痛,發熱無汗,手足冷,脈浮緊,宜發汗,西北冬月麻黃湯,南方三時羌活湯;有汗脈浮緩,西北冬月桂枝湯,南方加減防風湯。 如發汗後,身痛不減,若脈仍浮緊,可再發汗;若汗後身痛不減,而脈變遲者,切不可再發汗,宜桂枝人參芍藥湯。 若初起本不身痛,因發汗後反見身痛,此誤汗亡陽身痛也,黃芪建中湯。 又有:發熱面目黃,遍身疼痛,喜忘,漱水在口,不得咽下,此上焦蓄血身痛,犀角地黃湯,加紅花、赤芍藥。 若小腹硬滿,大便或閉,或黑,此下焦蓄血痛也,桃仁承氣湯主之。 夏秋中暑,多汗身疼,脈反虛而口渴,人參白虎湯。 風在三陽,惡風發熱,支節煩疼,脈浮,無汗,宜羌活防風湯。 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轉側,口不消水,脈浮而濡,北方冬令,桂枝附子湯,南方三時,防風神術湯。 濕溫身痛,汗多口渴,不能轉側,石膏神術湯。 同一身痛不能轉側, 上條言:風濕,口不消渴,則裏無濕熱,故用防風神術溫散;下條言濕溫汗多口渴,則裏有熱矣,故用石膏神術清滲法。 大凡濕痛多身重,風痛多身輕,熱痛多身汗,寒痛身多青,飲痛多嘔惡,暑痛多口渴,虛痛多喜按,氣痛多攻注,風火則行走不定,時作時止,風寒則凝住一處,長痛不休,四肢常冷。 另有:不發熱、脈沉遲、身痛者,此三陰經陰寒身痛也,重則四逆湯,輕則理中湯。 |
頭痛身痛症,悉系表邪。 頭痛條雖有痰飲、火沖二症,亦是內有痰火,外冒表邪而痛;至身痛皆是太陽表症,家秘專以羌獨湯加蘇梗木通主治。 更有:時行暴寒雨濕,常發疫邪身痛,亦以羌獨敗毒散主治。 如有胸滿嘔吐,兼用平胃二陳湯宜散胃濕邪痰飲,同發表之藥,作汗外解。 又有:身痛惡寒,發熱嘔惡,下痢血水,亦用前方,宣散溫毒之表邪,則痢自愈。 誤用寒涼抑遏,則表汗不出,表邪內陷而不治。 |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
此言太陽寒傷營之表症,故發散表邪。 |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節煩疼,微嘔,心下交結,外症未去者,柴胡湯、桂枝湯主之。 |
太陽、少陽之表邪未去,故用柴胡、桂枝二方合用,詳注惡寒條。 |
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裏;後身疼痛,二便清調者,急當救表。救裏,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
傷寒表症,醫誤下之,則下利不止,故急當救裏。 服後身疼痛,表邪不解,故急救表。 |
傷寒八九日,風濕相持,身體煩疼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者,桂枝附子湯主之。 |
身體煩疼,不能轉側,不嘔不渴,寒濕之症也。 脈虛而澀,寒澀之脈也。 故:用桂枝附子湯。 |
風濕相搏,骨節煩疼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甘草附子湯。 |
此承上章寒濕身痛,而又化出近之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等症,故用甘草附子湯溫經散濕。 若用防風神術湯,則非矣! |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 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也。 |
此條:詳注煩躁。 |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症仍在,此當發其汗。 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熱、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 麻黃湯主之。 |
此章千古錯解。 麻黃湯主之一句,在當發其汗下看。 詳注:衄血。 |
陽明病,初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然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穀氣,與汗共並,脈緊則愈。 →【濈﹝氵戢﹞:音ㄐㄧˊ。ex:濈然:汗出的樣子。】 |
此言能食之陽明病,見小便不利,水必內停。 其人骨節疼,有翕翕發熱之表症,又有奄然發狂之裏症,此即水穀之寒熱,故必得濈然汗出,則內停水穀之邪,與汗共並而解。 然必得脈緊急有力,則能作汗自愈。 |
太陰中風,四肢煩疼,陽微陰澀而長者,為欲愈。 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 |
三陰經亦有傷寒中風,陽症脈長,有外傳陽明之診,故欲愈。 若太陰病脈浮,則外傳太陽,故可發汗,宜桂枝湯。 |
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 |
此少陰經陰症身痛,也故用附子湯。 |
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裏,乃攻其表。 溫裏,宜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 |
此條:厥陰經,裏有寒而下利,表有邪而身痛也。 裏氣虛寒,風寒得入而身疼痛,故先溫其裏,後攻其表。 |
麻黃湯、羌活湯、桂枝湯、三方見惡寒。 加減法,俱詳惡寒。 |
加減防風湯: |
防風、荊芥、羌活、獨活、川芎、生薑、生薑、芍藥、大棗。 |
此方家秘治三時太陽經身痛頭痛風濕等症。 |
桂枝人參芍藥湯: |
桂枝、人參、白芍藥、生薑、生薑、大棗。 |
此方治裏氣虛寒,發汗後身仍痛,邪仍在,脈沉遲,不可再發汗,故以小建中湯加人參,扶元氣以逐表邪。 |
黃芪建中湯: |
白芍藥、生薑、桂枝、黃芪。 |
此方治表虛身痛,誤汗亡陽者也。 前以裏氣虛,不能逐邪外解而痛,故用建中湯加人參。 |
此以表氣虛,不能衛外而痛,故用建中湯加黃芪。 一以人參、桂枝同建功於內,逐邪於外;一以黃芪、桂枝同實表於外,固密衛陽。 |
四逆湯: |
附子、乾薑、廣皮、甘草; |
陰症身痛,四肢厥冷,以此方溫裏,加廣皮,則陽氣愈和。 |
理中湯:見漱水不咽。 |
陰症身痛,皆由中氣虛寒,用理中湯,則陽氣周流,表裏通達。 |
犀角地黃湯: |
生犀角、山梔、生地、赤芍藥、當歸尾、澤蘭葉、荊芥、楂肉、牡丹皮、紅花。 |
熱邪不得外發,瘀熱伏結血分,故發熱面目皆黃,遍身疼痛。 用此方清上焦之熱,消上焦之血也。 |
桃仁承氣湯:見蓄血。 |
人參白虎湯:見潮熱。 |
羌活防風湯:見發黃。 |
防風神術湯:見頭痛。 |
石膏神術湯: |
石膏、熟蒼術、甘草; |
此濕溫身痛之方。 上部痛,加防風、荊芥、白芷、川芎;下部痛,加防己、秦艽、黃柏。 |
大青龍湯:見煩躁。 |
平胃發表湯:家秘治寒熱胸滿無汗症。 |
羌活、柴胡、乾葛、枳樸、半夏、廣皮。 |
理肺發表湯:家秘治寒熱喘咳無汗症。 |
羌活、柴胡、乾葛、枳殼、桔梗、桑皮。 |
上二方,家秘一以治胃主肌肉,胃家凝結,胃陽不得敷布作汗散邪;一以治肺主皮毛,肺受外邪,皮毛閉塞不得作汗。 此二條不獨治身痛,凡系散邪妙訣。 足冷腰痛,加獨活,夜間熱,加升麻;汗少,加防風。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