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醫不瞎論:
不塵子曰:死生疾厄雖有定數,業醫者不可出此言,延醫者並不可設是想。
蓋醫之為道,司人命,起沉痾,補天所不及。
故良醫功德,有時與良吏比靈斯。
語云上醫治國,國非醫得治,醫其能治國之人。
若死生預定天命,藥石尚論功過,則病可不必醫,醫可不必有矣。
而古今方書抉幽洞奧,充溢寰宇何為乎?
由斯而論,臨事不得言數。
數且不得言,而謂眼不醫不瞎,豈理也哉?
雖然眼亦難言醫耳,病之初來也,有外感,有內傷,
外感者為陽症,系六氣,其勢縱急而易治;
內傷者為陰症,系七情,其勢卻緩而治難。
又有不內不外,蓋榮衛素虧,飲食無算,不時勞役,其症陰陽雜見,治法亦在難易之間。
顧陋劣者不為審,往往在陰益陽,陽王而陰潛消;在陽抑陰,陰衰而陽愈熾。當和而散,汗多亡陽亦能亡陰。
當固而泄,下多亡陰亦能亡陽。
補者攻之,攻則寒中,遏其生氣。
寒則熱之,熱則助火,耗其元神。
重陽則陰,其實無陰。
譬夫爐炭正烘,置之密器,不使稍通其風,則火立死而寒,所謂熱蘊未發,再加閉悶,暴厥必矣。
重陰則陽,抑其真陽,譬夫大暑酷烈,流金爍土,而石井清泉冷沁肌骨,所謂陰盛於下,逼陽于上,水兼火化也。
真假不辨,寒熱倒施,且一遇是症,心慌手亂,砭針之摧敗真血,炙熨之激動賊邪,種種紕繆,迭為侵犯,致盤根錯節,宋斤魯削莫善其後。
此眼之所以萬不可醫,而醫所必瞎者也。
再則有
目中無人,妄自尊大,不知遼東白豕之非異物,不宜醫;
虎視眈眈,乘人之危而利之,至覆人家國,不當醫;
無眼界,無意識界,無聲色香味觸法,不用醫。
夫不用醫、不當醫、不宜醫而固為醫,此醫者之眼自瞎,而能保人之不瞎,未之有也。
所以君子不域于數,而格於理,曰眼不醫不瞎,以嬌夫陋劣之弊。
《易》曰:知幾其神乎。
又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視思明者,幸於茲少留意焉。
說者謂:醫無貴賤,藝精則高華;病無巨細,傷性則險急。
是故無名指屈,如有能伸者,不遠秦楚之路。
乃一身主宰之眼,務欲禁人以勿醫,非萬全之道也。
況醫者,大公為心,所向惟懷惠澤,曷可以危言沮人于無成。
君子虛衷禦物,無人不存忠恕,未聞以逆決棄人於無用。
願天下聞人懿士,不貪以體仁,博搜以資識,矜慎以執事,道弘望重,自然而非偶然。
眼病者方恨力莫能致,寧復有不醫不瞎之言。
然餘固治醫,有醫名者也,其亦可因而自警者夫。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