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梔子

味苦,性寒,入手少陰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太陽膀胱經。

 清心火而除煩鬱,瀉脾土而驅濕熱,吐胸膈之濁瘀,退皮膚之熏黃。

 

《傷寒》梔子乾薑湯:

 梔子(十四枚)、乾薑(二兩)。

 煎,分三服。

 得吐,止後服。

 治太陽傷寒,大下後,身熱不去,微煩者。

 大下敗其中氣,濁陰上逆,瘀生腐敗,阻隔君火,身熱心煩。

 乾薑降逆而溫中,梔子吐濁瘀而除煩熱也。

 

 


 

梔子厚樸湯:

 梔子(十四枚)、厚樸(四兩)、枳實(四枚)。

 煎,分二服。

 得吐,止後服。

 治傷寒下後,心煩腹滿,臥起不安者。

 以下傷土氣,中脘郁滿,陽明不降,濁陰上逆,陳鬱填塞,阻隔君火,煩躁不寧。

 枳、樸瀉滿而降逆,梔子吐濁瘀而除煩也。

 

梔子香豉湯:

 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兩)。

 煎,分二服。

 得吐,止後服。

 治傷寒汗下後,煩熱,胸中窒者。

 汗下敗其中氣,胃土上逆,濁氣填瘀,君火不得下行,故心宮煩熱,胸中窒塞。

 香豉調中而開窒,梔子掃濁瘀而除煩熱也。

 治陽明傷寒,下後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

 下傷胃氣,濁陰上逆,客居胸膈,宮城不清,故生懊憹。

 香豉和中而下氣,梔子湧濁淤而清懊憹。

 治厥陰病,利後虛煩,按之心下濡者。

 香豉和中而瀉濕,梔子決濁瘀而清虛煩也。

 

梔子甘草香豉湯:

 梔子(十二枚)、香豉(四兩)、甘草(二兩)。

 煎,分二服。

 得吐,止後服。

 治傷寒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則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此梔子香豉證。

 而少氣者。

 香豉、甘草,調胃而補中氣,梔子滌濁瘀而清虛煩也。

 

梔子生薑香豉湯:

 梔子(十二枚)、香豉(四兩)、生薑(五兩)。

 煎,分二服。

 得吐,止後服。

 治傷寒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劇則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此梔子香豉證。

 而嘔者。

 香豉、生薑,降逆而止嘔吐,梔子蕩濁瘀而清虛煩也。

 

梔子柏皮湯:

 梔子(十五枚)、甘草(一兩)、黃柏皮(一兩)。

 治太陰傷寒,發熱身黃者。

 濕在經絡,鬱而不瀉,則發熱身黃。

 甘草、柏皮,補中而清表熱,梔子瀉濕而退身黃也。

 

 


 

《金匱》梔子大黃湯:

 梔子(十四枚)、香豉(一升)、枳實(五枚)、大黃(三兩)。

 治酒疸,心中懊憹,或熱痛者。

 酒疸濕熱鬱蒸,故心懊憹。

 甲木衝擊,故生熱痛。

 香豉、枳、黃,降濁而瀉熱,梔子清心而除懊憹也。

 

茵陳蒿湯:方在茵陳。

 治太陰病,身黃腹滿,小便不利者,穀疸同此。

 大黃硝石湯:方在大黃。

 治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者,皆用之,以清乙木之鬱蒸,瀉膀胱之濕熱也。

 

梔子苦寒,清心火而除煩熱,煩熱既法,清氣下行,則濁瘀自湧。

 若熱在膀胱,則下清水道,而開淋瀝。

 蓋厥陰乙木,內孕君火,膀胱之熱,緣乙木之遏陷,亦即君火之鬱淪也。

 善醫黃疸者,以此。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