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樸:
味苦、辛,微溫,入足陽明胃經。
降衝逆而止嗽,破壅阻而定喘,善止疼痛,最消脹滿。
《傷寒》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甘草、厚樸(各二兩),大棗(十二枚)、杏仁五(十枚)。
治太陽傷寒,下後微喘者。
下後中虛胃逆,肺金莫降,是以發喘。
薑、甘、大棗,和中而補土,桂枝、芍藥,疏木而瀉熱,厚樸、杏仁,降逆而止喘也。
《傷寒》: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仁。
樸薑甘夏人參湯:
厚樸(一斤)、生薑(半斤)、甘草(二兩)、半夏(半升)、人參(一兩)。
治傷寒汗後,腹脹滿者。
汗後中虛胃逆,濁陰衝塞,是以脹滿。
人參、甘草,補中而培土,樸、半、生薑,瀉滿而消脹也。
A:升,原作「斤」,據蜀本、集成本、石印本、《傷寒懸解‧卷四》、《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改。
《金匱》厚樸大黃湯:
厚樸(一尺)、枳實(四枚)、大黃(六兩)。
此即小承氣湯:而分兩不同。
治支飲胸滿者。
以飲居心下,肺胃鬱阻,是以胸滿。
大黃破結而逐飲,枳、樸瀉滿而降逆也。
A:尺:斤?。
厚樸三物湯:
厚樸(八兩)、枳實(五枚)、大黃(四兩)。
此亦小承氣湯:而分量不同。
二方皆君厚樸。 治腹滿而便閉者。
以滯氣摶結,閉塞不通。
枳、樸行滯而止痛,大黃破結而開塞閉也。
厚樸七物湯:
厚樸(半斤)、枳實(五枚)、大黃(二兩)、桂枝(二兩)、甘草(三兩)、生薑(五兩)、大棗(十枚)。
治腹滿痛,發熱,脈浮而數,飲食如故者。
以外感風邪,經腑皆鬱,經氣不泄,故發熱脈數。
腑氣不通,故腹滿而痛。
甘、棗、桂、薑,達郁而解外,枳、樸、大黃,瀉滿而攻裏也。
厚樸麻黃湯:
厚樸(五兩)、小麥(一升)、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升)、乾薑(二兩)、半夏(半升)、細辛(二兩)、五味(半升)。
治咳而脈浮者。
以中脘不運,皮毛不合,肺胃鬱阻,濁氣莫泄。
麻黃發表發表而散寒,小麥、石膏,清肺而潤燥,樸、杏、半夏、薑、辛、五味,降逆而止咳也。
A:
不:原作「外」,據閩本、蜀本、集成本改。
大小承氣湯:方在大黃。
半夏厚樸湯:方在半夏。
枳實薤白桂枝湯:方在枳實。
王不留行散方在王不留行皆用之,以其降濁而行滯也。
厚樸苦辛下氣,善破壅塞而消脹滿,下衝逆而定喘嗽,疏通鬱迫,和解疼痛,除反胃嘔吐,療腸滑泄利,消宿食停水,調泄穢吞酸,止腸胃雷鳴,平霍亂轉筋,下衝消之物也。
去皮,薑汁炒。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