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本誤傳大論,今改正。
四氣調神者,隨春夏秋冬四時之氣,調肝心脾肺腎五臟之神志也。君臣問答,互相發明,則曰論。無君臣之問答則曰篇,餘皆仿此。此篇乃黃帝繼上文而言之,欲人四氣調神以全其天真也。
【原文】
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直解】
為:去聲;下此為之為俱同。
春氣從陰而陽,開發冬時閉藏之氣,故此為發陳。四時之氣,天地主之,至春則天地俱生。盈天地之間者,惟萬物,天地俱生,則萬物以榮。
【原文】
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直解】
予:輿同。長:上聲,下同。以:已同。
人體春時之氣而調神,當夜臥早起,以使其生,廣步於庭,以運其身。步庭之時,更當被發緩形,以使肝志內生。志者,神之所根據也。肝志內生,故但生之而勿殺,但予之而勿奪,但賞之而勿罰。凡此皆所以逐其春生之氣,故曰此春氣之應,在人為養生之道也。若逆之而不養其生,則傷肝,肝傷則春無以生,故至夏有寒病之變,而奉夏長者少。是知調春生之氣,乃為夏長之基。
【原文】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
【直解】
蕃:蕃衍。秀:榮秀也。
夏時從生而長,則蕃衍矣。既長而盛,則榮秀矣。天地氣交者,天氣盡施于地,地氣盡騰於天。萬物華實者,華美成實也。
【原文】
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ㄎㄞ) 瘧(ㄋㄩㄝˋ)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直解】
重,平聲。
人體夏時之氣而調神,當夜臥早起,以遂其長,無厭於日,以厲其心,夏日最長而無厭,則心氣清明,故使心志無怒。無怒,平和也。心志平和,則凡華英者,皆使之成秀矣。華英成秀,則氣機充溢,故使氣得以疏泄,若所愛在外者然。凡此,皆所以遂其夏長之氣。故曰此夏氣之應,在人為養長之道也。若逆之而不養其長,則傷心,心傷則夏無以長,故至秋有陰寒之瘧,而奉收者少。秋無以收,冬何以藏,故冬至重病。是知養夏長之氣,不但為秋收之基,且為冬藏之本。
【原文】
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直解】
夏時盛極,秋氣舒緩,其時則從容而平定也。天氣以急,肅殺將至也,地氣以明,草木將凋也。
【原文】
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直解】
飧:音孫,余篇同。藏:如字,下同。
人體秋時之氣而調神,當早臥以寧,早起以清。與雞俱興者,雞臥則臥,雞起則起也。早臥早起,所以使肺志安寧,以緩秋時之刑殺也。收斂神氣,使秋氣平者,言使志安寧,所以收斂神氣也。以緩秋刑,所以使秋氣平也,是五臟之志,即五臟之神矣。無外其志,使肺氣清者,言收斂神氣,乃無外其志也。使秋氣平實,使肺氣清也,是五臟之神,即五臟之志矣。凡此,皆所以遂其秋收之氣,故曰此秋氣之應,在人為養收之道也。若逆之而不養其收,則傷肺,肺傷,則秋無以收,故冬為飧泄之病,奉冬藏者少,是知調秋收之氣,乃為冬藏之基。
【原文】
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
【直解】
坼:音拆,餘篇同。閉:閉塞。藏:伏藏也。水冰:水性至動,凍而冰也。地坼:地體至濃,裂而坼也。無擾乎陽,地氣固藏,不騰於天也。
【原文】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直解】
人體冬時之氣而調神,當早臥晚起,以避其寒,必待日光,以就其溫,使腎志若伏若匿,而退藏於密。若有私意而不出諸口,若己有得,而不告諸人者然。去寒就溫,去戶外之寒,以就深室之溫也。無泄皮膚,使氣亟奪,無以寒風泄其皮膚,使陽氣亟奪也。凡此,皆所以遂其冬藏之氣,故曰此冬氣之應,在人為養臟之道也。若逆之而不養其臟,則傷腎,腎傷,則冬無以藏,故至春為痿厥之病,而奉春生者少,是知調冬藏之氣,乃為春生之基。此一節,言隨四時之氣,調五臟之神,為生長收藏之先基也。
【原文】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直解】
四時之氣,天氣主之。天氣清淨,言天純粹無為也。光明者也,言天覆照無私也。天之內而清淨,外而光明,由於藏德不止;藏德不止,即天之所以調神,故位極其高,體隆於上,而不下也。
【原文】
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
【直解】
天德惟藏,大明不明,故有日焉,為之明於晝;有月焉,為之明於夜。使天自用其明,則日月不明,日月不明,則四時不成,邪害天地之空竅。
【原文】
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
【直解】
邪害天之空竅,則所謂陽氣者,閉塞於上,而不下降矣。邪害地之空竅,則所謂地氣者,昏冒其明,而不上承矣。
【原文】
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
【直解】
應:平聲。地氣上升則為雲霧,天氣清明,則有白露,若地氣不升,而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矣。
精:猶極也。表:四布也。上下交通而四布,則萬物秉命以施生,若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而名木多死矣。
【原文】
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不榮。
【直解】
菀:音鬱,義通,餘篇仿此。惡氣:不正之氣也。發:散發也。惡氣不發,則四時之風雨不節,而清潔之白露不下,凡草木皆菀不榮。菀:鬱也。不榮,枯也。凡此,皆閉塞冒明之所致也。
【原文】
賊風數至,豪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
【直解】
數:音朔。夫名木多死,菀不榮,由於賊風數至,豪雨數起,致天地四時之氣,失其常度,故不相保,而與道相失。如是,則天地之氣,亦未央而絕滅矣。央:久也。此天地失道,而四時不成,皆邪害空竅之所致也。
【原文】
惟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直解】
從之者,處天地之和,順四時之氣也。惟聖人從之,故養身,則身無奇病,治人,則萬物不失,生氣流行而不竭也。
【原文】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
【直解】
凡少陽少陰之少:去聲,餘篇同。從之則順,反之則逆。
少陽主春生之氣,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木王於春,逆則肝氣內變。
太陽主夏長之氣,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火王于夏,逆則心氣內洞。
太陰主秋收之氣,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金王於秋,逆則肺氣焦滿。
少陰主冬藏之氣,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水王於冬,逆則腎氣獨沉。
【原文】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直解】
夫四時之太少陰陽者,乃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使少陽之氣生,太陽之氣長;秋冬養陰,使太陰之氣收,少陰之氣藏。養陽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不息之門。若不能養而逆其根,則伐其本,且壞其真矣。逆根伐本壞真,不能浮沉於生長不息之門。
【原文】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直解】
四時之氣,不外陰陽。陰陽之氣,征於四時。故陰陽四時者,乃萬物之終而複始也。終矣而始,是死而復生之本也。若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從而不逆,是謂得道之聖人。
【原文】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直解】
承上文得道,而言道者。
聖人行之于先,愚者佩之於後,佩之而從陰陽,則生,不能佩而逆之,則死。從之則治,所以生也;逆之則亂,所以死也。從:順也。反順為逆,則陰不交陽,陽不交陰,上下表裏不通,是謂內格。
【原文】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直解】
聖人不治已病之候,而治未病之先,不治已亂之日,而治未亂之時,即此從之而不逆之之謂也。若已病而後藥,已亂而後治,取而譬之,不亦晚乎!
此一節,言天藏德而四時成,聖人從之,所以調神而全真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