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回春》【明‧龔廷賢】: |
醫家病,家通病: |
一、南方人有患病者,每延醫至家,診視後,止索一方,命人購藥於市,不論藥之真偽,有無炮製,輒用服之。 不敬,不責己之非,惟責醫之庸,明日遂易一醫,如是者數日,致使病證愈增,而醫人亦惑亂,莫知其所以悞也。 籲! 此由病家之過歟? 亦醫家之不明歟? |
一、北方人有患病者,每延醫至家,不論病之輕重,乃授一二金而索一方劑,刻時奏效,否則即復他求,朝秦暮楚。 殊不知人稟有虛實,病感有淺深。 且夫感冒腠理之疾,一二劑可癒;至於內傷勞瘵﹝consumption﹞之證,豈投一二劑可癒哉? 此習俗之弊,悞於人者多矣,惟智者辨之! |
一、醫道,古稱仙道也,原為活人。 今世之醫,多不知此義,每於富者用心,貧者忽略,此固醫者之恒情,殆非仁術也。 以餘論之,醫乃生死所寄,責任匪輕,豈可因其貧富而我為厚薄哉? 告我同志者,當乙太上好生之德為心,慎勿論貧富,均是活人,是亦陰功也。 |
一、凡病家延醫,乃寄之以生死,理當敬重,慎勿輕藐,貧富不在論財,自盡其誠,稍褻之則非重命者耳。 更有一等背義之徒,本得醫人之力,病思財,假言昨作何福,易某人藥,所為吝財之計,不歸功於一人。 籲! 使不得其利,又不得其名,此輩之心,亦不仁之甚。 |
一、常見今時之人,每求醫治,令患者臥於暗室帷帳之中,並不告以所患,止令切脈,至於婦人多不之見,豈能察其聲色? 更以錦帕之類護其手,而醫者又不便褻於問,縱使問之亦不說,此非欲求癒病,將以難醫。 殊不知古之神醫,尚且以望聞問切,四者缺一不可,況今之醫未必如古之神,安得以一切脈而洞知臟腑也耶? 餘書此奉告世之患者,延醫至家,罄告所患,今醫者對證切脈,了然無疑,則用藥無不效矣。 昔東坡云:吾求癒疾而已,豈以困醫為事哉? |
一、吾道中有等無行之徒,專一誇己之長,形人之短,每至病家,不問疾屙,惟毀前醫之過以駭患者。 設使前醫用藥盡是,何復他求? 蓋為一時或有所偏,未能奏效,豈可概將前藥為庸耶? 夫醫乃仁道,況授受相傳,原係一體,同道雖有毫末之差,彼此亦當護庇,慎勿訾毀,斯不失忠厚之心也,戒之戒之! |
#經筋醫學;經筋手療;經筋保健;經筋教學;經筋雕塑;經筋平衡;經筋整體保健;永康堂‧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