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宗必讀》【明‧李中梓】: |
不失人情論: |
嘗讀《內經》至《方盛衰論》而殿之曰:不失人情。 未嘗不瞿然起,喟然嘆軒岐之人人深也。 夫不失人情,醫家所甚急,然戛戛乎難之矣。 大約人情之類有三:一曰病人之情,二曰傍人之情,三曰醫人之情。 |
所謂病人之情者五臟各有所偏,七情各有所勝,陽臟者宜涼,陰臟者宜熱,耐毒者緩劑無功,不耐毒者竣劑有害,此臟氣之不同也。 動靜各有欣厭,飲食各有愛憎;性好吉者危言見非,意多憂者慰安云偽;未信者忠告難行,善疑者深言則忌,此好惡之不同也。 富者多任性而禁戒勿遵,貴者多自尊而驕恣悖理,此交際之不同也。 貧者衣食不周,況乎藥餌? 賤者焦勞不適,懷抱可知,此調治之不同也。 有良言甫信,謬說更新,多歧亡羊,終成畫餅,此無主之為害也。 有最畏出奇,惟求穩當,車薪杯水,難免敗亡,此過慎之為害也。 有境緣不偶,營求未遂,深情牽掛,良藥難醫,此得失之為害也。 有性急者遭遲病,更醫而致雜投;有性緩者遭急病,濡滯而成難挽,此緩急之為害也 。 有參、朮沾唇懼補,心先痞塞;硝、黃入口畏攻,神即飄揚,此成心之為害也。 有諱疾不言,有隱情難告,甚而故隱病狀,試醫以脈,不知自古神聖,未有舍望聞問而獨憑一脈者;且如氣口脈盛則知傷食,至於何日受傷,所傷何物,豈能以脈知哉? 此皆病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
所謂傍人之情者:或執有據之論,而病倩未必相符;或興無本之言,而醫理何曾夢見。 或操是非之柄,同我者是之,異己者非之,而真是真非莫辨;或執膚淺之見,頭痛者救頭,腳痛者救腳,而孰標孰本誰知? 或尊貴執言難抗,或密戚偏見難回。 又若薦醫動關生死,有意氣之私厚而薦者,有庸淺之偶效而薦者,有信其利口而薦者,有貪其酬報而薦者,甚至薰猶不辨,妄肆品評,譽之則蹠可為舜,毀之則鳳可作鴞,致懷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 此皆傍人之情,不可不察者也。 |
○鴞○→【鴞﹝owl﹞:音:ㄒㄧㄠ。通「梟」。義:鴞形目鳥類的統稱。】 |
所謂醫人之情者:或巧語誑人,或甘言悅聽,或強辯相欺,或危言相恐,此便侫之流也。 或結納親知,或修好僮僕,或營求卜薦,或不邀自赴,此阿謟之流也。 有腹無藏墨,詭言神授,目不識丁,假託秘傳,此欺詐之流也。 有望聞問切,漫不關心,枳樸歸苓,到手便撮,妄謂人愚我明,人生我熟,此孟浪之流也。 有嫉妒性成,排擠為事,陽若同心,陰為浸潤,是非顛倒,朱紫混淆,此讒妒之流也。 有貪得無知,輕忽人命,如病在危疑,良醫難必,極其詳慎,猶冀回春,若輩貪功,妄輕投劑,至於敗壞,嫁謗自文,此貪倖之流也。 有意見各持,異同不決,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謗多,一齊之傅幾何,眾楚之咻易亂,此庸淺之流也。 有素所相知,苟且圖功;有素不相識,偶延辨證。 病家既不識醫,則倏趙倏錢,醫家莫肯任怨,則惟苓惟梗。 或延醫眾多,互相觀望;或利害攸係,彼此避嫌。 惟求免怨,誠然得矣。 坐失機宜,誰之咎乎? 此由知醫不真而任醫不專也。 |
凡若此者,孰非人情? 而人情之詳,尚多難盡。 聖人以不失人情為戒,欲令學者思之慎之,勿為陋習所中耳。 雖然,必期不失,未免遷就,但遷就既礙於病情,不遷就又礙於人情,有必不可遷就之病情,而復有不得不遷就之人情,且奈之何哉! 故曰:戛戛乎難之矣。 |
#經筋醫學;經筋手療;經筋保健;經筋教學;經筋雕塑;經筋平衡;經筋整體保健;永康堂‧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