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下篇: |
一百七十一條:表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 「痞」不解,其人口中渴,而煩躁,小便不利﹝difficult_urination﹞,「五苓散」主之。 |
本條為「痞」而煩、渴、小便不利﹝difficult_urination﹞之治法。 |
【解曰】: |
表證而反下之,故邪內陷而為心下「痞」,與「瀉心湯」而「痞」不解,則以其兼水也。 「瀉心湯」只解熱而不化水,故與之不解而反渴,以水飲﹝water-rheum﹞得苦寒,不能化氣上潤也。 又復煩躁者,陽虛水動不安也。 小便不利﹝difficult_urination﹞,泌尿機能發生障礙,水停於中而不下也。 當以「五苓散」化氣利水以治之。 |
方中行曰:「『瀉心湯』者,本所以治虛熱之『氣痞﹝qi_fullness﹞』也,治『痞』而『痞』不解,則非氣聚之『痞』可知矣。 口渴而燥煩,小便不利﹝difficult_urination﹞,津液澀而不行,伏飲停而凝聚,內熱甚而水結也。 『五苓散』者,潤津液而解燥煩,導水飲﹝water-rheum﹞而蕩結熱,所以又得為消『痞滿』之一法也。」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