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素問鈔》(元‧滑壽)

《讀素問鈔》 卷上之一 藏象

(續:象謂所見於外可閱者也。)

五臟,以位六腑,以配五行,攸屬職司,攸分具藏象鈔

帝曰:臟象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

(續:心藏神,故神之變動由之)

其華在面,

(續:英華也。)

其充在血脈,

(愚謂充溢也或云充當也主也。)

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

(續: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萬物系之以與亡。故曰:生之本,神之變也。火氣炎上,故單在面,心養血其主脈,故充在血脈也,心主于夏,氣合太陽以太陽,居夏火之中。故曰:陽中之太陽,通于夏氣也也。)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

(續:肺藏氣,其神魄,其養皮毛。故曰:氣之本,魄之處,華在毛,充在皮也。肺臟為太陰之氣,主旺於秋晝日,為陽氣所行,位元非陰處,乙太陰,居於陽分。故曰:陽中之太陰。《校正》云:當作少陰,肺在十二經雖為太陰,然在陽分之中當為少陰也。)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

(續:地戶封閉,蟄蟲深藏,腎又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云然也。)

其華在髮,

(腎者水也,出高原宜,其華在髮也,抑髮者血之餘,血者,水之類,又其黑色故云。)

其充在骨,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

(續:少陰當作太陰,腎在十二經雖屬少陰,然在陰分之中當為太陰)

肝者罷極之本,

(肝主筋,應乎木,又肝者幹也,人之運動由乎筋力象木之動也。動則多勞。又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故云。)

魂之居也。其華在爪,其充在筋,

(續:爪者筋之餘,筋者肝之養。故華在爪,充在筋也。)

此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

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名曰器,

(營:猶營壘之。營,言物之所屯聚也。)

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脣四白,

(唇四際之白色肉也。)

其充在肌,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凡十一臟,取決於膽也。

(膽者,中正之官,而其經為少陽。少陽相火也,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居中;火獨遊行於其間。故曰:取決於膽云。脾、胃、大腸、云云至通於土氣此處疑有錯誤當云:脾者,倉廩之本,營之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陰之類,通於土氣,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能化糟粕轉味而出入者也。出《六節藏象論》)

帝曰: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乎?

岐伯曰:有。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

(續:精:謂精氣也。木精之氣,其神魂陽升之方,以目為用,故開竅於目,東方主病,發驚駭。餘方各缺疑此為衍)

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

(巽為雞)

其穀麥,

(五穀之長)

其應四時上為歲星,

(續:木之精氣,上為歲星十二年一周天)

是以春氣在頭也。

(續:萬物發榮於上。故春氣在頭。餘方言故病在某不言某氣在其互文也。)

其音角,

(續:木音調而直也。)

其數八,

(續:洪範曰:三曰木。木,生數三,成數八)

其臭臊。

(續:凡氣因木變則為臊)

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

(續:握:所以牽就也。握、憂、噦、咳、栗五者政志而有,名曰變動)

在志為怒。怒傷肝,

(續:維志為怒甚,則自傷)

悲勝怒,風傷筋,燥勝風,酸傷筋,辛勝酸。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

(手少陰之絡會於耳)

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臟。

(以夏氣在臟也。)

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

(未為羊與土同旺今按未為季夏月建)

其穀黍,

(黍赤色)

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

(續:火之精氣,上為熒惑星,七百四十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

(續:火聲和而美也。)

其數七,

(續:洪範曰:二曰火。火,生數二,成數七)

其臭焦。

(續:凡氣因火變,則為焦)

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

(續:在肺之志,憂為正也,而心主於憂變而生憂也。)

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

(續:脾受水穀口納五味)

 藏精于脾,

(續:土精之氣其神意)

故病在舌本。

(脾脈上連於舌本)

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

(坤為牛,土旺於四季,故畜取丑牛,又以牛色黃也。)

其穀稷,

(色黃味甘)

其應四時,上為鎮星,

(續:二十八年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

(續:土音柔而和也。)

其數五,

(續:成數五)

其臭香。

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志為思。

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

(續:金,精之氣,其神魄,肺藏氣,鼻通息。故開竅於鼻。)

故病在背,

(肺在胸中背為胸之府也。)

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

(乾為馬)

其穀稻,

(色白)

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

(續: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

(續:金聲輕而勁也。)

其數九,

(續:金,生數四,成數九)

其臭腥。

(續:凡氣因金變則為腥)

在聲為哭,在變動為欬,

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

(續:腎藏精陰泄注。故開竅二陰)

藏精於腎,故病在谿,

(肉之小會為谿,今按谿:猶谿谷言深處也。冬氣居肉故病在深處)

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

(亥為豕)

其穀豆,

(黑色)

其應四時,上為辰星,

(續:三百六十五日一周天)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

(續:水音沉而深也。)

其數六,

(續:水,生數一,成數六)

其臭腐。

其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

(續:栗謂戰慄甚寒大恐而悉有之)

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

(血《太素》作骨上同)

甘勝鹹。

(《金匱真言論》《陰陽應象論》參並)

 

帝問:願聞十二臟之相使,貴賤何如?

(續:臟:臟也。言腹中之所藏者。非複有十二形押之所藏也。)

岐伯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位高非君)

治節出焉。

(主:行營、衛。故治節由之)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續:勇而能斷。故曰:將軍潛發未萌。故謀慮出焉。)

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續:剛正果決故官為中正直而不疑故決斷出焉。)

膻中者

(膻中在胸中兩乳間,為氣之海,膻:徒早切,上聲濁字,《說文》云:肉膻也音同袒。楊之袒云:膻中者,豈以袒。楊之袒而取義耶)

臣使之官,喜樂出焉。

(續:膻中,主氣,以氣布陰陽氣和志適則喜樂由生,分佈陰陽。故官為臣使)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

(續:傳導不潔之道、變化物之形也。)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承奉胃司受盛糟粕受已複化,傳入大腸故云。)

腎者作強之官,

(強於作用)

伎巧出焉。

(造化形容。續:在女則當其伎巧;在男則正曰作強)

三焦者決瀆之官,

(引導陰陽,開通閉塞)

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

(位當孤腑。故曰:州都)

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續:膀胱居下,內空。故藏津液若得氣海之氣,施化則溲便,注洩氣海之氣,不及則隱閉不通故。)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續:失:失職也。失則災害至。)

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

(主:即前之所謂君主也心。為君主內明則能詮善惡,察安危,民不獲罪於枉濫,身不失傷於非道矣!故施之天下,則天下獲安國祚昌盛矣。《素問》之書設為軒岐問答,有君臣之義。故有為天下,為國之譬史云為政之法似理身是也。)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續:使道:謂神氣行使之道。夫心不明則邪正一損益不分動之凶咎陷身於羸脊矣!故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矣。夫主不明,則委於左右;權勢妄行;吏不得奉法,而民皆受枉屈矣。且人惟邦本本,不獲安宗社安得,不傾危乎靈蘭秘典)

心之合脈也,

(續:火氣:發動,脈類亦然)

其榮色也,

(續:火炎上。故榮美於面,而色赤《新校正》云:發見於面之色,皆心之榮也。豈專為赤哉。)

其主腎也。

(知其所畏,則聽命焉。故曰:主餘同)

肺之合皮也,

(續:金氣:堅定,皮象亦然)

其榮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

(續:木性:曲直,筋體亦然)

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

(續:土性:柔濃,肉體亦然)

其榮脣也,

(續:謂四際白色之處,非赤色也。)

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

(續:水性:流濕精氣亦然,骨通精髓。故合骨也。)

其榮髮也,其主脾也。

(《五臟生成論》)

 

 帝曰:余聞方士

(續:明悟方術之士)

或以腦髓為臟,或以腸胃為臟,或以為腑,敢謂更相反,皆自謂是。不知其道,願聞其說。

岐伯對曰:腦、髓、骨、脈、膽、女子胞,此六者地氣之所生也,皆藏於陰而象於地,故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腑。

(續:腦、髓、骨、脈雖名為府,不正與神臟為表裏。膽與肝合而不同六府之傳瀉;胞雖出納納則受納精氣出則化出形容,形容之出謂化極而生然,出納之用有殊於六腑。故言藏而不瀉,名曰奇恒之府。愚按:奇者,異也。不同于常府也。)

夫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之所生也,其氣象天,

(天氣、地氣以動靜言也。)

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名曰傳化之腑,

(續: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故亦名傳化之府。)

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

(續:水穀入已糟粕變化,而泄出不能久。久留注於中,但當化已輸瀉令去也。傳瀉諸化。故曰:傳化之府)

魄門亦為五臟使,水穀不得久藏。

(續:魄門:謂肛之門,內通於肺,受已化物,則為五臟行使;然水穀亦不得久藏於中,又云:魄門即肛門也。)

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

(續:精氣為滿;水穀為實)

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

(續:以不藏精氣但受水穀故也。)

所謂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虛,

(續:以未下也。)

食下則腸實而胃虛,

(續:水穀下也。)

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帝曰:氣口何以獨為五臟主?

岐伯曰: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於胃以養五臟氣,氣口亦太陰也。是以五臟六腑之氣味,皆出於胃,變見於氣口。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

(續:氣入鼻以下與上文義不相發。豈因五味而遂及五氣入鼻耶並《五臟別論》)

 五臟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

(續:神精氣之化成也。魄精氣之匡佐也。魂神氣之輔弼也。意記而不忘者也。志專意而不移者也。《靈樞》云:兩精相薄,謂之神;並精而出入者,謂之魄;隨神而往來者,謂之魂;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

○神藏則藏神五者云云也。

○形藏謂:一頭角、二耳、三口齒、四胸中,皆如器物外張,虛而不屈合,藏於物故云形藏也。又云:形分於外。故云:形藏神藏於內故名神藏。

○《宣明五氣論》《三部九候論》相並)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