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
一百二十八條:脈浮,熱甚,反灸之,此為實,實以虛治,因火而動,必咽燥﹝dry_pharynx﹞,吐血﹝haematemesis﹞。 |
本條亦言火攻為害之例。 |
【解曰】: |
脈浮熱甚者,此為實也。 反以治陽虛之火灸法施治之,是實症作虛症治也。 |
於是因火灸之熱而激動經絡之血上逆,必使津傷液燥,黏膜乾而咽燥﹝dry_pharynx﹞,血管裂而吐血﹝haematemesis﹞。 |
成無己曰:「此火邪迫血而血上行者也。 脈浮熱甚為表實,醫以脈浮為虛,用火灸之因火氣動血,迫血上行,故咽燥﹝dry_pharynx﹞,唾血。」 |
尤在涇曰:「古法:瀉多用針,補多用灸。 醫不知脈浮熱甚為表實,而反灸之,是實以虛治也。 兩實相合,迫血妄行,必咽燥﹝dry_pharynx﹞而唾血。」 |
火灸當指「艾灸」。 「艾灸」能增高血壓,迫血上升,血升則熱升,往往灸後發生口渴咽燥﹝dry_pharynx﹞。 |
本條原有實熱,灸之益增其熱,變症咽燥﹝dry_pharynx﹞,吐血﹝haematemesis﹞,其輕者也。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