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桂枝五物湯之注釋: |
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狀,黃耆桂枝五物湯主之。﹝《金匱要略》﹞ |
【註】: |
陰陽俱微無定說,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非師之正文,或係注文竄入云。 |
血痹者,和久田氏云:「血脈澀滯,麻痹之名也。」尾臺氏云:「身體痹而覺肌膚習習者。」淺田氏云:「邪入血分,形體麻痹,如被微風吹者,是可知矣。」 |
風痹者,和久田氏曰:「風痹者,為正氣虛,邪氣入犯,麻痹不仁之名也。」尾臺氏曰:「身體痹而不仁者,謂之風痹。風痹者,肌膚頑麻而不知痛癢之謂也。」淺田氏謂:「風痹者,頑麻兼有疼痛也。」 |
據上所說觀之,則血痹者,為外證身體不仁。所謂如風痹狀者,因血液之變調,身體雖麻痹,尚未甚也,且可知不疼痛矣。 |
黃耆桂枝五物湯方: |
黃耆、芍藥、桂枝、大棗﹝各27克﹞,生薑﹝14.5克﹞。 |
上藥細銼,以水三合,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 |
【先輩之論說】: |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治桂枝湯證而嘔,身體不仁,不甚急迫者。」 |
和久田氏駁之曰:「《方極》云:『桂枝加黃耆湯證而不急迫作嘔者。』愚云,此但就去加言之,未思及本文之證。此證雖有桂枝,無衝逆之證,無痹而不仁之外證及發嘔之候,非以嘔而增加生薑也。」 |
求真按:「和久田氏所說較是。」 |
淺田氏曰:「又血痹證不止而氣虛者,有因瘀血積滯者,治屬桂枝茯苓丸,不可不知也。」 |
求真按:「此說雖是,餘意當屬於桂枝茯苓丸或當歸芍藥散之治,學者不可不知也。」 |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
|
答案 |
題目 |
【A】 |
一產婦,33歲,產後2周,出現周身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痛無定處,疼痛劇烈,宛如錐刺,舌淡,苔薄白,脈細緩。首選方為: A、獨活寄生湯; B、身痛逐瘀湯; C、生化湯; D、黃芪桂枝五物湯; E、荊防四物湯。﹝中醫﹞ |
【B】 |
一產婦分娩數日後,肢體關節疼痛,屈伸不利或痛無定處或冷痛劇烈,宛如針刺,得熱則舒,伴惡寒怕風,脈濡細。最佳選方是: A、黃芪桂枝五物湯; B、獨活寄生湯; C、防風湯; D、身痛逐瘀湯; E、趁痛散。﹝中醫﹞ |
【E】 |
下列哪味藥不在黃芪桂枝五物湯中: A、黃芪; B、桂枝; C、芍藥; D、生薑、大棗; E、甘草。﹝中醫﹞ |
【E】 |
女患者,產後5天,周身關節疼痛,屈伸不利,痛無定處,疼痛宛如針刺。舌淡苔薄白,脈細緩。治療宜選: A、溫經湯; B、黃芪桂枝五物湯; C、養榮壯腎湯; D、黃芪當歸散; E、獨活寄生湯。﹝中醫﹞ |
【C】 |
女性35歲患者,產後半個月,主訴手足麻木,痠楚,惡風怕冷,自汗出,時至夏季仍穿棉衣而不能脫,望診其精神疲倦,面白無華,脈弱,舌淡苔白,下列何方最宜: A、桂枝芍藥知母湯; B、烏頭湯; C、黃耆桂枝五物湯; D、溫經湯。﹝中醫臨床﹞ |
【C】 |
女性35歲患者,產後半個月,主訴手足麻木,痠楚,惡風怕冷,自汗出,時至夏季仍穿棉衣而不能脫,望診其精神疲倦,面白無華,脈弱,舌淡苔白,下列何方最宜? A、桂枝芍藥知母湯; B、烏頭湯; C、黃耆桂枝五物湯; D、溫經湯﹝特考,98﹞ |
【D】 |
不含甘草的方劑是: A、當歸四逆湯; B、桂枝湯; C、四逆散; D、黃芪桂枝五物湯; E、小建中湯。﹝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