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難曰:脈有損至,何謂也?
然:
至之脈,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奪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絕,此至之脈也。
何謂損?一呼一至曰離經,再呼一至曰奪經,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日命絕,此損之脈也。
至脈從下上,損脈從上下也。
損脈之為病奈何?
然:
一損損於皮毛,皮聚而毛落;
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臟六腑;
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
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
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
反此者,至脈之病也。
從上下者,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從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
治損之法奈何?
然:
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榮衛;
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
損其肝者,緩其中;
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
脈有一呼再至,一吸再至;
有一呼三至,一吸三至;
有一呼四至,一吸四至;
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
有一呼六至,一吸六至;
有一呼一至,一吸一至;
有再呼一至,再吸一至;有呼吸再至。
脈來如此,何以別知其病也?
然:脈來
一呼再至,一吸再至,不大不小曰平。
一呼三至,一吸三至,為適得病,前大後小,即頭痛目眩,前小後大,即胸滿短氣。
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脈洪大者苦煩滿,沈細者腹中病,滑者傷熱,澀者中霧露。
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當困,沈細夜加,浮大晝加,不大不小,雖困可治,其有大小者,為難治。
一呼六至,一吸六至,為死脈也,沈細夜死,浮大晝死。
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人雖能行,猶當著床,所以然者,血氣皆不足故也。
再呼一至,再吸一至,呼吸再至,名曰無魂,無魂者當死也,人雖能行,名曰行屍。上部有脈,下部無脈,其人當吐,不吐者死。上部無脈,下部有脈,雖困無能為害。所以然者,人之有尺,譬如樹之有根,枝葉雖枯槁,根本將自生。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
註解:
[壹]
<一>平人之脈,一呼再至,一吸再至,呼吸定息,脈四至,加之則為過,減之則不及,過與不及,所以為至為損焉。
1、離經者,離其經常之度也。
2、奪精,精氣衰奪也。
<二>至脈從下而逆上,由腎而之肺也。
<三>損脈從上而行下,由肺而之腎也。
<四>謝氏曰:
「平人一呼再至,脈行三寸,今一呼三至,則脈行四寸半,一息之間行九寸,二十息之間一百八十丈,比平人行速,過六十丈,此至脈之離經也。平人一呼脈再至,行三寸,今一呼一至,只得一寸半,二十息之間,脈遲行六十丈,此損脈之離經也。若夫至脈之奪精,一呼四至,則一息之間,行一尺二寸。損脈之雄精,二呼一至,則一息之間,行三寸,其病又甚矣,過此者死而命絕也。」
[貳]
<一>「至於收病也」,當作「至脈之病也」,「於收」二字誤。
<二>肺主皮毛,心主血脈,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各以所主而見其所損也。
<三>反此為至脈之病者,損脈從上下,至脈則從下上也。
[参]
<一>肺主氣,心主血脈,腎主精,各以其所損而調治之。
<二>榮衛者,血脈之所資也。
<三>脾主受穀味,故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如春夏食涼食冷,秋冬食溫食熱,及衣服起居,各當其時是也。
<四>肝主血,血虛則中不足。一云肝主怒,怒能傷肝,故損其肝者,緩其中。經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緩者,和也。
[肆]
<一>此再舉損至之為問答也。
1、蓋前之損至,以五藏自病得之於內者而言。後則以經絡血氣,為邪所中之微甚,自外得之者而言也。
2、其曰呼吸再至,即一呼一至,一吸一至之謂,疑衍文也。
[伍]
<一>一息四至,是為平脈,一呼三至,一吸三至,是一息之間,脈六至,比之平人多二至,故曰適得病未甚也,然又以前大後小,前小後大,而言病能也。前後非言寸尺,猶十五難前曲後居之前後,以始末言也。
<二>一呼四至,一吸四至,病欲甚矣,故脈洪大者,苦煩滿,病在高也。沈細者,腹中痛,病在下也。各以其脈言之。
1、滑為傷熱者,熱傷氣而不傷血,血自有餘,故脈滑也。濇為中霧露者,霧露之寒,傷人榮血,血受寒,故脈濇也。
<三>一呼五至,一吸五至,其人困矣,若脈更見浮大沈細,則各隨畫夜而加劇,以浮大順晝,陽也,沈細順夜,陰也,若不見二者之脈,人雖困猶可治,小大即沈細浮大也。
<四>一呼六至,一吸六至,增之極也,故為死脈,沈細夜死,浮大晝死,陰遇陰,陽遇陽也。
<五>
1、一呼一至,一吸一至,名曰損,以血氣皆不足也。
2、再呼一至,再吸一至,謂兩息之間,脈再動,減之極也,經曰「形氣有餘,脈氣不足者死」,故曰無魂而當死也。
[陸]
<一>譬如二字,當在人之有尺下。
<二>○此又以脈之有無,明上下部之病也。
1、紀氏曰:上部有脈,下部無脈,是邪實井於上,即當吐也。若無吐證,為上無邪而下氣竭,故云當死。
2、東垣李氏曰:下部無脈,此木鬱也,飲食過飽,填塞於胸中太陰之分,而春陽之令不得上行故也,是為木鬱,木鬱則達之,謂吐之是也。
3、謝氏曰:上部無脈,下部有脈者,陰氣盛而陽氣微,故雖困無能害。上部無脈,如樹枝之槁,下部有脈,如樹之有根,可以望其生也。
<三>四明陳氏曰:至,進也,陽獨盛而至數多也。損,減也,陰獨盛而至數少也。至脈從下上,謂無陰而陽獨行,至於上,則陽亦絕而死矣。損脈從上下,謂無陽而陰獨行,至於下,則陰亦盡而死矣。
<四>一難言「寸口以決藏府死生吉凶」,謂氣口為五藏主也。四難言「脾受穀味,其脈在中」,是五藏皆以胃為主,其脈則主關上也。此難言人之有尺,譬如樹之有根,脈有根本,人有元氣,故知不死,則以尺為主也。此越人所錯綜其義,散見諸篇,以見寸關尺各有所歸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