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建中湯之注釋:

虛勞裡急,諸不足,黃耆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和久田氏曰:「諸不足者,氣血均不充足之謂也。案:黃耆有伸張正氣於肌表,而回復其津液之能。諸肌表之不足者,皮膚乾而不潤,衛氣不固其腠理,津液由自汗或盜汗而消失。黃耆能伸正氣,回津液,固密其腠理,則瘀水自回降,小便通利,滑肌膚而得潤澤。抑黃耆雖云治自汗盜汗,然皆由正氣之不足,故不可以此為主能也。餘之用黃耆,不必汗之有無,但得肌表乏正氣者,即不誤矣。」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主小建中湯之中氣不足,腹裡拘急,而帶諸虛不足者,故加黃耆也。仲景之黃耆,大抵為托表、止汗、去水之用,此方可知亦以外體不足為目的也。此方雖用於虛勞之證,腹皮貼於背,無熱而咳者,然或有微熱者,或汗出者,無汗者,俱可用之。」

黃耆建中湯方:

小建中湯加黃耆﹝5.5克﹞。

煎法用法同前。

先輩之治驗

《續建殊錄》曰:「一男子久患咳,嘗吐血,爾後氣力大衰,短氣息迫,胸中悸而煩,腹肌攣急,不能左臥,寐則汗出,下利日一二行,目上、足跗微腫,咳不止,飲食減少,羸瘦尤甚,與黃耆建中湯,盜汗止,攣急漸緩,得以左臥而不下利,微腫散,咳依然,更兼用解毒散,逾日,諸證全退。」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A】

30歲女性患者,主訴為上腹痛近1週,並伴有納少,食後痛減,喜溫喜按,四肢痠疼,手足煩熱等症狀,切其脈弱,舌淡胖有齒痕、苔薄白,下列何方最適合:

  A、黃耆建中湯;  B、香砂六君子湯;  C、柴胡疏肝湯;  D、逍遙散。﹝99特考,內科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