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湯之注釋:

傷寒,陽脈澀,陰脈弦,法當腹中急痛者,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與小柴胡湯主之。﹝《傷寒論》﹞

【註】:

汪氏曰:「此條乃少陽病,兼挾裡虛之證也。傷寒之脈弦,弦者本為少陽之脈,宜與小柴胡湯,茲但陰脈弦而陽脈澀,此陰陽以浮沉言,脈浮取之則澀而不流利,沉取之則亦弦而不和緩。澀主氣血之虛少,弦又主痛,法當腹中急痛,與建中湯者,溫中補虛以緩其痛而兼散其邪,先以溫補而弦脈不除,痛猶未止者,為不瘥。此為有邪留於少陽經,後與小柴胡湯去黃芩加芍藥以和解之。蓋腹中痛亦為柴胡證中之一候,餘以先補後解,乃仲景之妙法也。」

求真按:「小柴胡湯去芩,為紊亂仲景法,加芍藥,蛇足也。但知芍藥證必在而加之,不責也。」

錫氏曰:「先與小建中湯,便有與柴胡之意,非因小建中無效而又與柴胡也。」

柯氏曰:「仲景有一證用兩方者,如用麻黃以解汗,半日復煩,用桂枝以更汗者同法。然皆因設法以禦病,非必然也。先麻黃繼桂枝者,是由外而之內之法也。先建中繼柴胡,是自內而之外之法也。」

傷寒二三日,心中悸煩者,小建中湯主之。﹝《傷寒論》﹞

【註】:

《方輿輗》曰:「傷寒裡虛時為悸,邪擾時為煩,故初起二、三日,即有此證候者,不宜攻其邪,但與小建中湯溫養中氣,中氣建,邪自解矣。雖不即解,然發表攻裡之機亦自此出,是仲景禦變之法也。疝氣、癥瘕等證,往往亦宜用此法治之。」

虛勞,裡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乾口燥,小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和久田氏曰:「虛勞,病名也。然古人命名,無一不取於證,虛者有場所而其內無物之謂。皮骨,場所也。實其內之物,血肉精液也。今精液肌肉不潤,血亦有不能流動之勢,肉瘦筋弱,顏面無血色而薄白,皮骨僅存,其內無實物,故名以虛。證曰:『男子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脈浮者,是裡虛也。』亡有逃亡之意。勞者,疲也,血不榮肉,精不守骨,虛熱入於骨髓而手足心熱,四肢痛,夢遺精,手足瘦削,不能遠行,所以名為勞也。裡急之裡,即表裡之裡,皮膚之內,筋脈之意也。悸者,乃心中悸也。衄者,鼻血也,由於衝逆之故。腹中痛,由於裡急也。夢失精者,夢像也,精以靜而守於內,今內虛而失守,因夢而失,下焦之虛也。手足煩熱者,手足之心發熱也。酸痛者,酸楚疼痛也。咽乾口燥者,血氣衝逆,虛熱之候,與口舌乾燥不同,口舌乾燥由於胃中實熱,故捨其舌而曰咽乾口燥,總是虛勞之證也。」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下曰:「虛勞裡急云云,此證餘每用黃耆建中湯,其效勝於小建中湯,學者試之。」

求真按:「此說較是。」

男子黃,小便自利者,當與虛勞小建中湯。﹝《金匱要略》﹞

【註】:

黃者,為黃疸。然惟黃疸之小便自利,宜與本方,恐不似仲景之口吻,或有本方證,而省略前提乎?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金匱要略‧黃疸篇》曰:『男子黃,小便自利者,當與虛勞小建中湯。』按小便自利與不利,至失其常,則同於桂枝加黃耆湯,證曰:『黃汗云云,小便不利。』由是觀之,則疑虛勞小建中湯,或謂黃耆建中湯乎?又按仲景於黃耆建中湯證曰:『虛勞云云,小便多。』必效方之黃耆建中湯證曰:『小便數。』曰多,曰數,是亦失常,更可為證,故餘每用黃耆建中湯也。」

求真按:「此說較是。」

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金匱要略》﹞

【註】:

本條亦與前條有同樣之可疑,不宜有男子、婦人之拘定。

小建中湯方:

桂枝、生薑、大棗﹝各25.5克﹞,甘草﹝3.5克﹞,芍藥﹝11克﹞,膠飴十二兩。

上藥銼細,以水二合五勺,煎一合。去渣,加膠飴溶之,一日分三回溫服。

茯苓建中湯方:

加茯苓﹝5.5克﹞於小建中湯中。煎法用法同前。

先輩之論說治驗:

《醫方集解》曰:「昂按:此湯以飴糖為君,故不名桂枝芍藥,而名建中。今人用小建中者,絕不用飴糖,是失仲景之遺意也。」

《蘇沈良方》本方條曰:「此藥治腹痛如神,然腹痛按之便痛,重按之卻不甚痛,此是氣痛。重按則愈痛而堅者,當自有積也。氣痛不可下,下之則愈甚,此虛寒證也。此藥偏治腹中虛寒,補血,尤治腹痛。」

求真按:「然腹痛按之則便痛,重按卻不甚痛者,此是氣痛。重按則愈痛而堅者,當自有積也。『氣痛不可下,下之則愈甚』之章句,是說本方證腹痛與實證腹痛之鑒別法,亦可為一般虛證與實證之判別法,而此說係基於《金匱》之「病者腹滿,按之不痛者為虛,痛者為實」而擴充之也。」

《證治準繩》本方條曰:「治痢不分赤、白、新、久,但腹中大痛者,有神效。其脈弦急或浮大而澀,按之則空虛,或舉、按皆無力者,是也。」

《張氏醫通》曰:「形寒飲冷之咳嗽、腹痛而兼脈弦者,小建中湯加桔梗以提肺氣之陷。」

東洞翁本方定義曰:「小建中湯治裡急,腹皮拘急及急痛者。」

按當有腹中拘急之證,其方類芍藥甘草湯。

求真按:「其方當作『類於桂枝加芍藥湯』。」

淺田氏曰:「此方治中氣虛而腹中引痛者。凡古方書云脾胃,云建中者,皆建立脾胃之義也。此方…唯血乾俄頃,腹皮拘急,或強按無底力,譬如按琴上之系,雖為積聚腹痛等證,宜建中以潤血緩急迫之意用之。全體腹中無力,而有凝滯者,此湯有效。」

《建殊錄》曰:「一患者四肢憊惰,有時心腹切痛,居常鬱鬱,志意不樂,諸治無效。某醫以先生有異能,勸迎之。患者家人曰:『固聞先生名,然古方家多用峻藥,是以懼而未請。』醫更勸之,且保其無害,遂迎先生診之。腹皮攣急,按之不弛,乃作建中湯使飲之。其夜胸腹煩悶,吐下如傾,家人大驚,急召某醫責之。醫曰:『東洞所用,非峻劑也,因病適將發動耳。』家人尚疑,又召先生,意欲不復服。先生曰:『餘所用非吐下之劑,而如是其甚者,蓋彼之病毒之勢已敗而無所伏,因而自潰,宜益攻之。』家人服其言,先生乃還。翌早,病者自來謁曰:『吐下之後,諸證脫然如平日。』」

求真按:「是藥瞑眩,而即治也。」

《生生堂治驗》曰:「一男子久患頭痛,立則暈倒。醫以為梅毒,與芎黃湯及輕粉、巴豆之類攻之數百日。先生診之,自心下至小腹拘攣如繩索,乃以小建中湯百餘帖愈之。」

求真按:「自心下至小腹拘攣如繩索者,即腹直肌攣急也。」

《方機》曰:「心悸或肉筋惕,或頭眩者﹝應鐘﹞,心悸甚者﹝解毒﹞,茯苓建中湯主之。」

求真按:「此方揭載於《方機》,恐係東洞翁之創方。」

《生生堂醫談》曰:「一男子年三十許,患面色如土,息短而腹中有物,時時衝心。眾醫為奔豚,治無效,如是三年,農事廢弛。請於予,予與茯苓建中湯,並放其痧,血出如濺,衝心遂止,諸證隨退。」

求真按:「此證此方中,或可合用桂枝茯苓丸。」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C】

小建中湯中配伍芍藥的意義是:

  A、益陰養血,柔肝緩急;  B、養陰複脈,柔肝緩急;  C、益氣養陰,緩急止痛;  D、益氣養血,複脈定悸;  E、養陰補血,活血通脈。﹝中醫﹞

【B】

小建中湯的主治為:

  A、中焦虛寒,自利不渴,腹痛嘔吐,不欲飲食;

  B、虛勞裏急,腹中時痛,喜得溫按,舌淡苔白,脈弦細而緩;

  C、陽弱血虛,外受寒邪,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脈細欲絕;

  D、中陽虛衰,陰寒內盛,心胸中大寒痛,嘔而不能食;

  E、胃中虛冷,食穀欲嘔,胸膈滿悶,或脘腹疼痛。﹝中醫﹞

【E】

小建中湯的功用是:

  A、溫中祛寒、補氣健脾;  B、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C、溫中補血、健脾益氣;  D、溫中祛寒、理氣和中;  E、溫中補虛、和裏緩急。﹝中醫﹞

【D】

不含甘草的方劑是

:  A、當歸四逆湯;  B、桂枝湯;  C、四逆散;  D、黃芪桂枝五物湯;  E、小建中湯。﹝中醫﹞

【A】

中臟虛寒腹痛,主方是:

  A、小建中湯;  B、良附丸;  C、金鈴子散;  D、六君子湯;  E、正氣天香散。﹝中醫﹞

【B】

可謂是後世甘溫除熱治法先聲的方劑是:

  A、大建中湯;  B、小建中湯;  C、黃芪建中湯;  D、補中益氣湯;  E、人參養榮湯。﹝中醫﹞

【C】

由桂枝湯倍白芍量,加飴糖變化成:

  A、大建中湯;  B、當歸建中湯;  C、小建中湯;  D、黃芪建中湯;  E、理中丸。﹝中醫﹞

【C】

由飴糖、桂枝、芍藥、甘草、生薑、大棗組成的方劑名為:

  A、桂枝湯;  B、大建中湯;  C、小建中湯;  D、炙甘草湯;  E、理中湯。﹝中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