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抵當丸證:

﹝Syndrome_suitable_for_Didang_Pill﹞

【原文】

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餘藥①,宜抵當丸。﹝126﹞

抵當丸方:

水蛭﹝二十箇,熬﹞、蝱蟲﹝二十箇,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五箇﹝去皮尖﹞、大黃三兩

 上四味,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②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詞語解釋】

 ①、不可餘藥:不可用其他的藥劑。從抵擋丸服法看,亦可解釋為不可剩餘藥渣,即連湯帶渣一併服下。

 ②、晬:﹝音醉﹞時:即周時,一晝夜24小時。

【原文析義】

本條討論了蓄血證病勢較緩的證治。傷寒病起於發燒,繼而出現少腹滿,說明病邪已深入下焦之裏。

太陽表證入裏,病在下焦,有太陽蓄水和蓄血之分。若少腹滿而見小便自利的屬蓄水證;今少腹滿,小便「反利者」,說明是血瘀下焦,如條文中所言「為有血也」。

此處再一次強調了辨小便通利與否,是辨太陽蓄水證和太陽蓄血證的重要依據之一。

本證從證候表現上只有少腹滿,沒有急結、硬痛之象,也沒有如狂、發狂的證候;在治療上雖以攻下為治則,但使用藥力和緩之丸劑,說明證情較緩,為蓄血之緩證。

抵當丸證為血熱互結于下焦,病勢較緩之證。治宜攻逐瘀熱,峻藥緩圖。

抵當丸的藥物組成與抵擋湯完全相同,但減少了水蛭、虻蟲的用量,加重了桃仁的用量,並且將湯劑改成丸劑,使其攻逐瘀血的作用比抵擋湯緩和。為逐瘀瀉熱的和緩之劑。

本方服法為以水煮丸,取藥汁及藥渣一併服下,意在取其藥力輕緩而綿長。

【辨證提要】

【辨證要點】:抵當丸證為瘀熱內結,病勢較緩,辨證要點是少腹滿,小便自利,或有發燒,舌紫暗,脈沉澀或沉結。

【病機﹝pathogenesis﹞】:瘀熱內結,病勢較緩。

【治法﹝Therapeutic_Methods﹞】:瀉熱逐瘀,峻藥緩圖。方用抵擋丸。

【湯證辨析】:桃核承氣湯證、抵當湯證、抵當丸證概括稱為「蓄血三方證」。

三者病機均為熱與血結于下焦,但有輕重緩急之別。

就蓄血證熱與瘀結的病機而言,桃核承氣湯證為熱重於瘀,血熱初結,治療宜先解表後攻裏,瀉熱逐瘀;抵擋湯證,瘀重於熱,病勢較急,即使表裏同病,也急當治裏,破血逐瘀;抵擋丸證,瘀熱輕,病勢較緩,故取攻逐瘀熱,峻藥緩圖之法。

【現代研究﹝Modern_Research﹞】

根據抵當丸破血逐瘀的特點,現代多用此方治療晚期血吸蟲病﹝伴肝脾腫大﹞、肝硬化﹝cirrhosis﹞、結核性胸膜炎﹝tuberculous_pleuritis﹞、結核性腹膜炎﹝Tuberculosis_peritonitis﹞、卵巢囊腫﹝Ovarian_Cyst﹞、子宮肌瘤﹝fibromyoma﹞等疾病。以少腹硬滿,小便利或發狂,舌質紫暗,脈沉澀或沉結為辨證要點。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抵當丸中主藥水蛭所含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對纖維蛋白的作用,防止血液凝固。桃仁則有活血、抗凝、抗炎、抗腫瘤等作用。

【復習思考】

01、試述蓄血三方證的異同。

02、抵當湯和抵當丸的組方特點是什麼?

03、如何鑒別太陽蓄水證與蓄血證?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