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冷: |
《傷寒論》有先發熱後發厥之陽厥,又有初起不發熱即見逆冷之陰厥,此人人知之也。 至發熱之症,表邪內伏,上身熱而兩足獨冷。 癍痧內伏,上身熱而嘔吐足冷,即身熱多汗,脈見沉數,口舌生苔而兩足獨冷,此前書未有。 不知寒邪初傷,未曾發熱,乃有足冷。 若上身發熱,則一人之身,豈有兩足獨冷之理。 且冬寒之時,無病患常有足冷。 若傷寒已經發熱,即冬月手足亦應溫熱。 若兩足尚冷,即為表邪未伸,熱邪未得發越。 況熱令之時,人之手足皆暖,豈有上身發熱,兩足反見獨冷乎! 家秘:用羌獨敗毒散解表,以足冷之表邪,惟獨活可解耳。 若失用獨活,雖用發表,下部之邪終不散,重則變症,輕則纏綿,即令愈後,恐防痿痹絕足。 故凡:汗出而身熱不解者,非裏熱即表邪。 若裏有結熱而發熱不涼,必是遍身時時有汗。 若身大熱而煩躁足冷,斷非裏熱,必是表邪未散,或癍痧未出。 若是熱深厥深之裏熱症,必然遍身皆冷。 今身熱而足獨冷,必是表症未解。 故凡:煩悶喘嘔,身熱足冷,便是發之候。 余治熱令之熱病,無論有汗無汗,脈浮脈沉,一見身熱足冷,乃改常之重症,故從症不從脈者,如是治法,或有汗出而愈者。 或先有寒涼抑遏,一汗不能全解,連作三四次汗而愈者。 惟癍毒久遏,凶多吉少。 然癍色鮮明,亦有不死。 惟葷腥食重,抑遏癍痧表汗者,多不能生。 常見夏秋熱症之人,內有積熱,外冒表邪,又被飲食寒涼抑遏胃陽,陽明邪熱不得發越,但頭汗遍身無汗。 又有:癍痧疫毒,抑遏胃陽,亦不能宣揚外發。 余常以枳殼、厚樸、廣皮三味鬆發胃氣,又以柴胡、葛根、防風三味宣散表邪,有表邪者汗必出,有癍毒者癍亦現。 因此悟得但頭有汗,遍身無汗之症,方書以水飲、蓄血、中焦不得宣通主治。 例如:濕邪凝結,用蒼術、厚樸、葛根、防風。 寒邪凝結,用生薑、羌活。 熱邪凝結,用黃連、枳殼。 |
食積凝結,用麥芽、豆蔻。 痰飲凝結,用半夏、石菖蒲。 要知枳殼、豆蔻、香附、砂仁,為胸前之總司,葛根、升麻,乃宣揚胃氣,手足溫暖,遍身熱越,汗出表解,故宣揚胃氣,乃發汗之妙法也。 按: 足冷與面赤皆系表邪,然面赤色在上部,人人知之。 足冷在下部,人多忽之,故余特補著。 然治足冷,互參發、夾食治法,故升麻解表湯,家秘通用者。 |
獨活湯: |
獨活、防風、柴胡、葛根、廣皮、甘草。 |
身痛,加羌活;胸滿,加枳殼;嘔惡,加半夏、厚樸、白豆蔻、川黃連。 |
和胃透肌湯: |
厚樸、枳殼、廣皮、柴胡、葛根、防風。 |
足冷皆系表邪,但未明表汗癍痧,故立一舉兩得之方。 |
升麻解表湯:見夾食。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