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病: |
太陽症兼見陽明,名曰太陽、陽明合病;太陽症兼見少陽,名曰太陽、少陽合病;陽明症兼見少陽,名曰陽明、少陽合病。 以上兩陽經合病也。 若三陽皆見症者,名三陽經合病。 夫曰:合病,初起一齊發病之謂。 若一經先病,先病之經未解,又見一經起者,名並病。 若先起之經病解,又見一經病起者,名傳經病,皆非合病也。 若太陽與陽明合病,先治太陽,兼治陽明; |
太陽、少陽合病,先治太陽,兼治少陽。 凡治外感,先重太陽表症,故見太陽症,多用羌活湯為君。 兼陽明症,加葛根;兼少陽症,加柴胡。 三陽皆見,三經之藥俱用,而太陽之藥倍之。 |
三陽合病,多發春夏秋三時。 三陽合病,多下利。 按:《傷寒論》合病,言太陽有二條,不言合病,然用方一以幾幾有汗,用桂枝葛根湯以解肌,一以幾幾項背強無汗,用葛根湯以發汗,則暗合陽明合病矣! 又:明言太陽與陽明合病三條,一以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一以不嘔下利者,但用葛根湯;一以喘而胸滿者,麻黃湯。 其太陽與少陽合病者二條。 一以自下利者,黃芩湯;一以下利兼嘔者,黃芩湯加半夏生薑。 陽明、少陽合病者一條,以下利脈滑而數者,有宿食,用大承氣湯。 三陽合病二條,一曰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不立方治;一曰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湯主之。 前言:三陽合病,一見太陽病,重用太陽表症之藥,再視何經有合病,再加某經藥治之。 此言:太陽表邪為重,故以太陽經絡而分輕重也。 又云:合病並病,要看症之多少輕重,舍少從多,舍輕從重主治,未可盡執經絡上分輕重。 又:見仲景于太陽、陽明合病,見嘔加半夏,不加太陽藥。 太陽、陽明合病,見喘滿用麻黃湯,不用陽明藥。 下文太陽、陽明合病,見下利用黃芩湯清少陽,不用太陽藥。 下利見嘔,加半夏、生薑,不加少陽藥。 此又在症上分輕重緩急而言。 此告戒經絡病症,互相參治,方無遺漏。 |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