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陣-補中益氣湯 六:
人參、白術、黃芪、甘草、當歸、柴胡、橘皮、升麻(酒炒)
中氣者,脾胃之氣也。
人身眾體皆稟受於茲而後治。
故《易》曰:坤濃載物,德合無疆。
一為饑困勞倦所傷,則眾體無以滋其生。是以李東垣諄諄以脾胃為言也。
上方人參、黃芪、甘草皆甘溫之品,甘者味之中,溫者氣之中,故曰補中。
橘、術辛苦而燥,當歸辛溫而潤,燥可剛中,潤能澤土。
復用升麻降濁陰於溝瀆,柴胡行清陽於腠理,則宇宙太和之氣,長居脾胃,自然充發春榮,故又曰益氣。
凡勞苦傷神,復感風寒,寒熱交作,目發赤腫,頭痛如破,服外感散劑病癒甚,用此方獲效者,蓋脾胃中火,以甘溫養之自退。
書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
升麻、柴胡均屬涼散之劑,而升麻味苦氣腐,銳於柴胡遠甚,血氣虛衰人,非所宜服。
東垣專主內傷,奈何列入補益。
蓋以脾味之症,始得則熱中,繼而氣高身煩,頭痛而渴,其脈空大,其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與外感風寒頗同。
法當甘寒以瀉火,辛溫以升陽,立癒。
所謂補中求行,而行不礙真元,行中求補,而補無慮積滯,誠本氣自病之良方也。
後人不明其理,徒以是湯妙在升麻升地氣於右,柴胡升天氣以左,乃大力如人參、芪、術輩,絕不提起。
凡陽虛下陷及中州虛損,似瘧疾而類感冒,偏出參、芪,倍入此二物,害不旋踵。
前注未妥,再為發明,且以警慣用升柴殺人之不悟者。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