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題解】

憂恚,就是憂恨忿怒。無言,是指失音證。因為本篇主要論述了由情志內傷所導致的一時性失音證及其治療,所以篇名為「憂患無言」。 

 

【原文】 

黃帝問于少師曰:人之卒然憂恚,而言無音者,何道之塞?何氣不行,使音不彰?願聞其方。

少師答曰:咽喉者,水穀之道也。喉嚨者,氣之所以上下者也。會厭者,音聲之戶也。口唇者,音聲之扇也。舌者,音聲之機也。懸雍垂者,音聲之關也。頏顙[1]者,分氣之所泄也。橫骨者,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頏顙不開,分氣失也。是故厭小而疾薄,則發氣疾,其開闔利,其出氣易其厭大而厚,則開闔難,其氣出遲,故重言[2]也。人卒然無音者,寒氣客於厭,則厭不能發,發不能下,至其開闔不致,故無。

 


 

 

黃帝曰:刺之奈何?

岐伯曰:足之少陰,上系於舌,絡於橫骨,終於會厭。兩瀉其血脈,濁氣乃辟,會厭之脈,上絡任脈,取之天突,其厭乃發也。

 

【提要】

主要論述了因情志所致失音證的病因、機理和刺治方法。並具體說明了取天突穴是針刺治療一時陛失音證的有效手段。

 

【注釋】

[1]頏顙口,音杭桑,即後鼻道。

[2]重言言語不利,俗稱口吃之類。

 


 

 

【詳解】

黃帝問少師道:有人由於突然憂鬱或憤怒,引起張口說話但不能發音,是人體內哪一條通道阻塞了,又是哪種氣機障礙而使氣不能通行,才導致不能發聲,希望聽一聽其中的道理。

少師回答說:咽部下通于胃,是受納水穀的必經之路。喉嚨下通於肺,是氣息呼吸出入的道路。會厭在咽部和喉嚨之間,能夠開啟和閉合,是聲音發出的門戶。口唇的開張和閉合,猶如開啟言語聲音的兩扇門。舌體上下前後運動,是言語聲音的樞機。懸雍垂,是發音成聲的關鍵所在。頏顙又稱後鼻道,聲音氣流一部分由此通過,協助發聲。橫骨因舌骨橫於舌根而得名,受意識支配,是控制舌體運動的組織。所以,鼻腔涕液流而不能收攝,則頏顙閉塞不通,分氣失職,多伴有鼻塞聲重。會厭薄小的人一般呼吸暢快,開合流利,所以語言流暢;若會厭厚大,開合就不利,氣體出入遲緩,所以說話滯澀或者口吃不暢。如果人突然失音,是因為會厭感受了風寒之邪,氣道不利,會厭啟閉失權,氣機不暢,發聲器官功能失調,就形成了所謂的失音證。

 

黃帝問:如何用針刺治療失音證呢?

岐伯答道:足少陰腎的經脈,從足部上行,一直聯結到舌根部,並聯絡著橫骨,終止於喉間的會厭。針刺治療時,應當取足少陰腎經上聯於會厭的血脈,用瀉法重複兩次,放血瀉其邪氣,濁邪才能排除。足少陰腎經在會厭的絡脈,同任脈相聯結,再取任脈的天突穴進行刺治,會厭便能恢復開合,發聲即可恢復正常。

 

【按語】

本文主要闡明暴喑證的刺治法。暴喑多實,取法於「瀉」。故要「兩瀉其血脈」,「取之天突」。為後世針刺治療音啞、氣逆咽喉諸症,給予了很大啟發。

 

 

 

04

 

 

 

 

 

 

~

別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樣開心;別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樣難過。

這樣的人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善人!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