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橘皮:
味辛、苦,入手太陰肺經。
降濁陰而止嘔噦,行滯氣而瀉郁滿,善開胸膈,最掃痰涎。
《金匱》橘皮湯:
橘皮(四兩)、生薑八兩。
用以治乾嘔噦,而手足厥者。
以胃土上逆,濁氣熏衝,故生嘔噦。
中氣堙郁,不能四達,故手足厥冷。
橘皮破壅塞而掃瘀濁,生薑降衝逆而行凝滯也。
橘皮竹茹湯:
橘皮(一斤,竹茹(二升)、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大棗(三十枚)。
治噦逆者。
以土衰胃逆,濁陰不降,甘、棗、人參,補中氣以培土。
橘、薑、竹茹,降濁陰而行滯也。
A:斤:原作「升」,形近之誤,據閩本、蜀本、《金匱懸解‧卷十三》、《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並治第十七》改。
橘枳生薑湯:
橘皮一斤,生薑(半斤)、枳實(三兩)。
治胸中痹塞,短氣。
以胃土逆升,濁氣痞塞,肺無降路,是以短氣。
橘、薑破壅塞而降濁陰。
枳實瀉痞滿而掃瘀腐也。
A:斤:原作「升」,形近之誤,據閩本、蜀本、《金匱懸解‧卷十六》、《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改。
《外台》茯苓飲:方在茯苓。
即於橘枳生薑湯加參、術、茯苓,以治痰飲,補瀉並行,可謂妙矣。
A:飲:原作「散」,據閩本、蜀本、集成本、卷四茯苓釋文改。
橘皮辛散之性,疏利通暢,長於降濁止嘔,行滯消痰,而和平條達,不至破氣而損正,行鬱理氣之佳藥也。
其諸主治,療吹奶,調乳癰,除痎瘧,消癥瘕,行膠痰,磨宿穀,利小便,通大腸,理嘈雜,下魚骨鯁,殺寸白蟲,總緣善行滯氣也。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