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

味辛、苦,入手太陰肺經。

 降濁陰而止嘔噦,行滯氣而瀉郁滿,善開胸膈,最掃痰涎。

 

《金匱》橘皮湯:

 橘皮(四兩)、生薑八兩。

 用以治乾嘔噦,而手足厥者。

 以胃土上逆,濁氣熏衝,故生嘔噦。

 中氣堙郁,不能四達,故手足厥冷。

 橘皮破壅塞而掃瘀濁,生薑降衝逆而行凝滯也。

 

 


 

橘皮竹茹湯:

 橘皮(一,竹茹(二升)、生薑(半斤)、甘草(五兩)、人參(一兩)、大棗(三十枚)。

 治噦逆者。

 以土衰胃逆,濁陰不降,甘、棗、人參,補中氣以培土。

 橘、薑、竹茹,降濁陰而行滯也。

 A:斤:原作「升」,形近之誤,據閩本、蜀本、《金匱懸解‧卷十三》、《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並治第十七》改。

 

橘枳生薑湯:

橘皮一,生薑(半斤)、枳實(三兩)。

 治胸中痹塞,短氣。

 以胃土逆升,濁氣痞塞,肺無降路,是以短氣。

 橘、薑破壅塞而降濁陰。

 枳實瀉痞滿而掃瘀腐也。

 A:斤:原作「升」,形近之誤,據閩本、蜀本、《金匱懸解‧卷十六》、《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改。

 

《外台》茯苓飲:方在茯苓。

 即於橘枳生薑湯加參、術、茯苓,以治痰飲,補瀉並行,可謂妙矣。

 A:飲:原作「散」,據閩本、蜀本、集成本、卷四茯苓釋文改。

 

橘皮辛散之性,疏利通暢,長於降濁止嘔,行滯消痰,而和平條達,不至破氣而損正,行鬱理氣之佳藥也。

 其諸主治,療吹奶,調乳癰,除痎瘧,消癥瘕,行膠痰,磨宿穀,利小便,通大腸,理嘈雜,下魚骨鯁,殺寸白蟲,總緣善行滯氣也。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