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總論
眼有五輪八廓,十二經絡,三百六十脈絡,皆一身精氣上升,入通靈空竅,而為光明。
其中輪廓、經絡、表裏、陰陽、氣血、生克等論,各家眼科或編歌詩,或列像圖,詳悉明白,故不復著。
至於病分內、外七十二症,是古人因形定名,示後人看症用藥,不致差錯。
然往往按症用藥,小病或癒,大病難痊,即眼前雖效,久則必犯者,何也?
亦以治外而不治內,治標而不治本,根源之地未明故也。
所以眼科外障雖有四十九種,內障雖有二十三候,其病源皆起子肝、肺,傳于五臟六腑,達於十二經絡,隨其所感,變化多端,而七十二症之名出焉。
然其中有虛、實不同,須要反本窮源,辨別明白。
審得內外障,凡系實症,當除風散熱,用孫真人吹沖之法,凡系虛症,當養血安神,用杞實粥補益諸方。庶幾由博反約,不致症多方亂也夫。
【注】:
五輪:五輪者,肉輪、血輪、氣輪、風輪、水輪也。謂之輪者,目睛運動如輪之意也。上、下兩胞為肉輪,內、外兩為血輪,白睛為氣輪,黑睛為風輪,瞳仁為水輪,此明五輪之部位,分屬五臟也。
八廓:人體部位名。歷代中醫眼科將外眼劃分為八個部位(或方位),名為八廓。廓,喻為城廓衛御之意。八廓即天(乾)、水(坎)、山(艮)、雷(震)、風(巽)、火(離)、地(坤)、澤(兌)。
通靈空竅:空竅,即孔竅。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