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天年,系指天賦之年壽。本文主要論述了人體生長衰老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生理特點,以及氣血盛衰、臟腑強弱同壽命長短的關係。因文中主要圍繞壽天問題進行論述,故名為「天年」。
【原文】
黃帝問于岐伯曰:願聞人之始生,何氣築為墓,何立而為循,何失而死,何得而生?
岐伯曰:以母為基,以父為簷[1]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黃帝曰:何者為神?
岐伯曰:血氣已和,榮衛已通,五臟已成,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
黃帝曰:人之壽天各不同,或夭壽,或卒死,或病久,願聞其道。
岐伯曰:五臟堅固,血脈和調,肌肉解利,皮膚緻密,營衛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氣以度行,六腑化穀,津液布揚,各如其常,故能長久。
黃帝曰:人之壽百歲而死,何以致之?
岐伯曰:使道隧以長,基牆高以方,通調營衛,三部三裏起,骨高肉滿,百歲乃得終。
【提要】本段主要闡述了壽天的根本因素決定於五臟的堅與不堅,而在五臟中,尤其強調先天之本腎氣的作用。
【注釋】
[1]楣:音吮,欄杆,文中指陽氣在外為衛外。
【詳解】
黃帝問岐伯道:我想知道在人體生命開始的時候,以什麼作為基礎,又以什麼作為保障,喪失了什麼便會死亡,保持了什麼才能生存呢?
岐伯回答說:人體生命的開始,以母親的陰血作為基礎,以父親的陽精作為保障,兩者結合而產生神才有生命活動。喪失了神氣人就會死亡。保持了神氣人才能生存。
黃帝問:什麼是神氣呢?
岐伯答道:在母體中,隨著胎兒的逐漸發育,達到氣血調和、營衛通暢,五臟成形時,便產生了神氣。神氣產生後,藏於心中,魂魄也由此生成,這才構成一個健全的人。
黃帝說:人的壽命有長短的差別,有的人長壽,有的短命,有的人患病時間很短就突然死亡了,有的患病時間很久而能遷延時日,我想聽聽其中的道理。
岐伯道:五臟強健而功能正常,血脈調和勻暢,肌肉間隙通利,皮膚緻密,營氣和衛氣的運行正常,呼吸調暢,氣按一定規律流行,六腑正常傳化飲食物,並將所化生的津液布散全身,身體各部的功能活動都正常進行,就能夠長壽。
黃帝說:如何知道人活到百歲才會死亡呢?
岐伯說:長壽的人,鼻道深邃而長,面部的頰側和下頜等部位的骨高肉厚而且端正,營氣和衛氣的運行調和通暢,顏面上部的額角、中部的鼻和下部的下頜都隆起,骨骼高大、肌肉豐滿。有這些徵象的人,活到一百歲才會死亡。
【原文】
黃帝曰:其氣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聞乎?
岐伯曰: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其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頗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1],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
【提要】本段闡述了人體不同年齡階段的生理特點。
【注釋】
[1]滅:《黃帝內經太素》與《甲乙經》均為「減」。
【詳解】
黃帝說:氣在人一生中的盛衰情況,以及從出生到死亡整個生命過程中的表現,能講給我聽一聽嗎?
岐伯道:人生長到十歲的時候,五臟發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氣的運行完全暢通均勻,人體生長發育的根源是腎臟的精氣,精氣從下部而上行,所以喜愛跑動。二十歲時,血氣開始充盛,肌肉也趨於發達,所以行動敏捷,走路很快。三十歲,五臟已經發育完善,肌肉發達而堅實,血脈充盈旺盛,步履穩健而喜歡從容不迫地行走。四十歲的時候,人體的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發育都非常健全,到了最旺盛階段而逐漸衰退,腠理開始粗疏,顏面的色澤逐漸消退,髮鬢開始斑白,因為精氣已發展到最高階段而開始衰減的緣故,所以願意坐著而不想活動。到五十歲的時候,肝氣開始衰減,肝葉開始瘦薄,膽汁開始減少,兩眼開始昏花。到六十歲時,心氣開始衰減,主神志的功能失常,以致經常出現憂愁悲傷的情志改變,又因為血氣不足而運行緩慢,所以只想躺臥。到七十歲,脾氣虛弱,皮膚乾枯而不潤澤。到了八十歲,肺氣衰減,不能涵養魄而魄離散,所以言語容易發生錯誤。九十歲,腎氣枯竭,其餘四臟的經脈氣血也都空虛了。到了一百歲,五臟及其經脈都空虛了,所藏的神氣消散了,只有形體軀殼存在,也就死亡了。
歲數 |
身體狀況 |
|
10歲 |
五臟發育到一定的健全程度,血氣的運行完全暢通均勻,人體生長發育的根源是腎臟的精氣,精氣從下部而上行,所以喜愛跑動。 |
五臟↑、血氣↑、腎臟的精氣↑ |
20歲 |
血氣開始充盛,肌肉也趨於發達,所以行動敏捷,走路很快。 |
血氣↑、肌肉↑ |
30歲 |
五臟已經發育完善,肌肉發達而堅實,血脈充盈旺盛,步履穩健而喜歡從容不迫地行走。 |
五臟↑、肌肉↑、血脈↑ |
40歲 |
人體的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發育都非常健全,到了最旺盛階段而逐漸衰退,腠理開始粗疏,顏面的色澤逐漸消退,髮鬢開始斑白,因為精氣已發展到最高階段而開始衰減的緣故,所以願意坐著而不想活動。 |
五臟↑、六腑↑、經脈↑、腠理↓、 |
50歲 |
肝氣開始衰減,肝葉開始瘦薄,膽汁開始減少,兩眼開始昏花。 |
肝氣↓、膽汁↓ |
60歲 |
心氣開始衰減,主神志的功能失常,以致經常出現憂愁悲傷的情志改變,又因為血氣不足而運行緩慢,所以只想躺臥。 |
心氣↓ |
70歲 |
脾氣虛弱,皮膚乾枯而不潤澤。 |
脾氣↓ |
80歲 |
肺氣衰減,不能涵養魄而魄離散,所以言語容易發生錯誤。 |
肺氣↓ |
90歲 |
腎氣枯竭,其餘四臟的經脈氣血也都空虛了。 |
腎氣↓ |
100歲 |
五臟及其經脈都空虛了,所藏的神氣消散了,只有形體軀殼存在,也就死亡了。 |
五臟↓、經脈↓、神氣↓ |
【原文】
黃帝曰:其不能終壽而死者,何如?
岐伯曰:其五臟皆不堅,使道不長,空外以張,喘息暴疾又卑基牆,薄脈少血,其肉不石,數中風寒,血氣虛,脈不通,真邪相攻,亂而相引,故中壽而盡也。
【提要】說明人不能終壽的因素是因為五臟不堅。
【詳解】
黃帝問:有的人沒活到一百歲就死亡了,這是為什麼呢?
岐伯答道:這種人的五臟都不堅固而功能失常,鼻道不深,鼻孔向外張開,呼吸急促。另外面部的頰側和下頜塌陷,脈體薄弱而脈中血少,肌肉不堅實,又屢次被風寒等外邪侵襲,使血氣更虛,血脈不通暢。總之,人體正氣虛弱,邪氣就容易侵人人體而又進一步傷害正氣,所以沒有活到一百歲就死亡了。
【按語】
本文從內臟的強弱、血氣的盛衰等探討了人壽天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先天條件並不是絕對的,如果先天秉氣薄弱,後天尚可資培,若更能無犯虛邪賊風,重視體育鍛煉,也可同享長壽。(張辰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