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甘草之醫治效用:

甘草與大棗俱為緩和藥之代表,故有緩解組織之作用,尤以因肌肉之急劇緊縮所發疼痛,及其他諸般急迫症狀為宜。

 比之大棗,其緩和作用則勝之,然治牽引痛及利水之能力則不及也。於腹證上彼此大同小異,東洞翁曰:「甘草主治急迫也,故治裡急、急痛、攣急而兼治厥冷、煩躁、衝逆等諸般急迫之毒也。」

 又曰:「仲景之用甘草也,其急迫若劇則用甘草亦多,不劇則少。由此觀之,則甘草之治急迫也明矣。

 古語曰:『病者苦急,急食甘以緩之。』洵當服膺之言也。」

 然此語失於簡約,初學者不易通曉,故以前輩所說擴充之。

《饗庭家秘說》曰:「只知甘草有緩急迫之能者,此大謬也。以不僅甘草,但食之味甘者,其效能雖有多少厚薄之不同,然俱能緩急迫,如人參、阿膠、大棗等之類亦有緩急迫之功能也。甘草俗醫有用梢末者,畢竟亦有緩急迫之效也。古方中炙甘草湯、芍藥甘草湯、建中湯、甘草粉蜜湯、茯苓甘草湯、甘草瀉心湯之類,若不倍加甘草則宜知其均為無效之方。其中甘草大黃湯等合大黃之下,甘草之緩,而其證早解。甘草粉蜜湯等之切痛,亦以甘草之以甘緩,故有效也。此外如建中湯有飴,亦以飴之甘緩其急痛,故亦有效也。由此等配劑,甘草有緩急迫之效能,當切心體會而用之也可。」

一人患大便秘結,用一切之通下藥不能治,因用大黃甘草湯,以倍加甘草,則大便暢通。此處亦以大黃通氣,以甘草緩肛門之急迫,因而大便暢通也。其後考知此理,凡秘結之證,倍加甘草而得屢效。

調胃承氣湯之有甘草,亦可知皆是緩急迫而取效之方也。方名雖有調胃之名,然其實則不然。

予治一小兒,其證足不舒,用芍藥甘草湯五六帖而足舒。此因以甘草之甘,而緩其筋急之故也。以上之經驗,可知皆由緩急迫之功能而著其效也。

於發積氣之急,用甘草,蟲痛甚,亦用甘草,腫物等痛甚,用甘草,中風中氣等之拘攣,亦用甘草,皆因緩其病以取功也。善考其理,於諸病多經驗之。

一醫之醫案云:「一人常性急氣甚,是皆積氣也,胸下如有棒,與大柴胡湯倍加甘草。此證用甘草,可知以甘草緩其性急與積氣也。

 又云:『近世太平之人,過於逸樂,而肝積之人多,宜用大柴胡加甘草湯等。』此外甘草之藥劑多源於此,是亦以柴胡治肝鬱,甘草緩肝積之意也。

 又云:『甘麥大棗湯以各等分而用甘草,亦以甘草緩肝積也。』」

求真按:「大柴胡湯中加甘草,雖不得不謂為大柴胡湯、芍藥甘草湯合方之意,然由餘之經驗,於此症狀反用大柴胡湯、桃核承氣湯合方之機會為多。」

由此所說,東洞翁立言之一部,具體的解釋之,即欲試轉眼光於西洋學說而觀察之也。據《藥物學》,則甘草屬於矯正藥中之甘味藥,而矯正藥味之外,不僅對咽喉、氣管之分泌亢進有效而使容易咯痰,且含有甘草糖酸之有甘味膠樣糖質,及糖、澱粉、黏液質,同時可知兼有黏滑藥之作用也。然為黏藥,則其同書中云。

用作黏滑藥,有偉大分子量,無晶形膠樣之物質,取水分時漸漸膨大,遂有形成黏稠之假性溶液之性,用以敷於黏膜創面等,全無化學的與生理的之能力,惟機械的包攝之,但對於外表之相當刺激,有防禦之功能耳。

即味覺、溫覺、痛覺等,皆由黏滑藥而鈍麻,例如砂糖之水溶液,與同一之比例溶液之於樹膠漿中,則不同。其甘冷水,比同一溫度之乳汁,使大感低溫。以苛辣刺激之味,亦加入黏滑藥時,則成為微弱。

局部刺激藥之作用,亦由黏滑藥而緩和。以加入一二滴芥子油之水,注射於腸管之一部,結紮其上下,即時黏膜發赤腫脹,腸腔充滿炎性滲出液。若用1%之阿拉伯膠漿溶液代水時,僅至充血而已。

黏滑藥之消化溶解不迅速,以其吸收非常緩慢,且同時被水及其他易吸收物質所阻礙,故凡欲使藥物作用於腸管,則宜擇含有黏滑藥之生藥為便利。又如內服黏滑藥之量大時,腸內容稠厚,發為瀉下,恰等於硫酸鈉等之鹽類下劑。

黏滑藥用於腸管之卡他症狀時,則被包腸壁以防刺激,故有抑制疼痛、鎮靜反射的蠕動,以促其治癒之效,尤於腸管內刺激性之分解產物發生之時為然。且又用於腐蝕性或刺激性物質之中毒,或為有刺激性味藥物之調味等,或為防止瀉下藥、驅蟲藥之吸收而配入之。

又往往用為賦形藥或結合藥、黏滑藥者,樹膠、澱粉及含此等性質之生藥是也。

如上說,則可移黏滑藥之醫治效用,而為甘草之醫治效用。此森島氏之所論,以科學的立證說明東洞翁學說之一部,吾人得益不鮮。然甘草之應用僅止於皮膚、口腔、咽喉、支氣管、腸疾病等,未及於他體部之病證,實不備也。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永康堂【YCT】~學習自測~

  
  

答案

  
  

題目

  

【A】

下列何者非荊防敗毒散之組成?

  A、人參、甘草;  B、羌活、獨活;  C、柴胡、前胡;  D、川芎、桔梗。(高考)

【D】

下列有關銀翹散與桑菊飲之敘述,何者錯誤?

  A、皆可歸類為辛涼解表之劑;  B、兩方皆有連翹、薄荷、桔梗、蘆根、甘草;  C、桑菊飲較銀翹散更適用於風溫初起之發熱表證;  D、兩方皆能疏散風熱,用治表熱證。(高考)

【D】

下列何者是清燥救肺湯與桑杏湯的共同藥物?

  A、桑葉;  B、貝母;  C、甘草;  D、麥冬。(高考)

【B】

《傷寒論》黃連湯去桂枝加黃芩之方劑,名為何方?

  A、生薑瀉心湯;  B、甘草瀉心湯;  C、半夏瀉心湯;  D、柴胡桂枝湯。(高考)

【C】

張先生36歲,有氣喘史,平日不喘,今自訴頭痛、身熱、惡風、咳嗽微喘、體溫正常,無咽痛、二便正常,假設診其為「邪熱壅肺」作喘,治以下列何方最適宜?

  A、葛根黃芩黃連湯;  B、小青龍湯;  C、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D、桂枝湯。(高考)

【C】

依《傷寒論》,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宜治以下列何方?

  A、茯苓湯;  B、茯苓桂枝甘草湯;  C、茯苓甘草湯;  D、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高考)

【B】

病人素因多濕,今外感風寒,發熱惡寒,手足一身盡痛,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澀,治以桂枝附子湯後,風邪已去但身尚微痛,大便堅硬,小便自利,治以下列何者最適宜

?  A、甘草附子湯;  B、白朮附子湯;  C、烏頭湯;  D、麻黃加朮湯。(高考)

【C】

依《金匱要略》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治以下列何方最適宜?

  A、苓桂朮甘湯;  B、苓桂五味甘草湯;  C、五苓散;  D、苓甘五味薑辛湯。(高考)

【A】

依《金匱要略》,胸痹,胸中氣塞,短氣患者,兼見咳逆、吐涎沫、小便不利等症,治以下列何方最適宜?

  A、茯苓杏仁甘草湯;  B、橘枳薑湯;  C、人參湯;  D、枳實薤白桂枝湯。(高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