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術名流列傳 北周.姚僧垣: |
按《周書》本傳:姚僧垣,字法衞,吳興武康人,吳太常信之八世孫也。 曾袓郢,宋員外散騎常侍、五城侯。 父菩提,梁高平令,嘗嬰疾歷年,乃留心醫藥。 梁武帝性又好之,每召菩提,討論方術,言多會意,由是頗禮之。 僧垣幼通洽,居喪盡禮,年二十四,即傳家業。 梁武帝召入禁中,面加討試,僧垣酬對無滯,梁武帝甚奇之。 大通六年解褐,臨川嗣王國左常侍。 大同五年,除驃騎廬陵王府田曹參軍;九年還領殿中醫師。 時武陵王所生葛修華宿患積,時方術莫效,梁武帝乃令僧垣視之,還俱說其狀,並記增損時候。 梁武帝歎曰:卿用意綿密,乃至於此,以此候疾,何疾可逃! 朕常以前代名人,多好此術,是以每恒留情,頗識治體,今聞卿說,益開人意。 十一年,轉領大醫正,加文德主帥直閤將軍。 梁武帝嘗因發熱,欲服大黃,僧垣曰:大黃乃是快藥,然至尊年高,不宜輕用。 帝弗從,遂至危篤。 梁簡文帝在東宮甚禮之,四時伏臘,每有賞賜。 |
太清元年,轉鎮西湘東王府中記室參軍。 僧垣少好文史,不留意於章句,時商略今古,則為學者所稱。 及侯景圍建業,僧垣乃棄妻子赴難,梁武帝嘉之,授戎昭將軍、湘東王府記室參軍。 及宮城陷,百官逃散。 僧垣假道歸至吳興,謁郡守張嶸,嶸見僧垣流涕曰:吾過荷朝恩,今報之以死。 君是此邦大族,又朝廷舊臣,今日得君,吾事辦矣。 俄而景兵大至,攻戰累日,郡城遂陷,僧垣竄避久之,乃被拘執。 景將侯子鑒素聞其名,深相器遇,因此獲免。 及梁簡文嗣位,僧垣還建業,以本官兼中書舍人。 子鑒尋鎮廣陵,僧垣又隨至江北。 梁元帝平侯景,召僧垣赴荊州,改授晉安王府諮議,其時雖剋平大亂,而任用非才,朝政混淆,無復綱紀,僧垣每深憂之,謂故人曰:吾觀此形勢,禍敗不久。 今時上策,莫若近關。 聞者皆掩口竊笑。 梁元帝嘗有心腹疾,乃召諸醫議治療之方,咸謂:至尊至貴,不可經脫,宜用平藥,可漸宣通。 僧垣曰:脈洪而實,此有宿食,非用大黃,必無差理。 梁元帝從之,進湯訖,果下宿食,因而疾癒。 梁元帝大喜,時初鑄錢一當十,乃賜十萬,實百萬也。 及大軍剋荊州,僧垣猶侍梁元帝不離左右,為軍人所止,方泣涕而去。 尋而中山公護使人求僧垣,僧垣至其營。 復為燕公於謹所召,大相禮接。 太袓又遣使馳驛征僧垣,謹故留不遣,謂使人曰:吾年時衰暮,疹疾嬰沉,今得此人,望與之偕老。 太袓以謹勳德隆重,乃止焉。 明年,隨謹至長安。 |
武成元年,授小畿伯下大夫。 金州刺史伊婁穆以疾還京,請僧垣省疾,乃云:自腰至臍,似有三縛,兩腳緩縱,不復自持。 僧垣為診脈,處湯三劑。 穆初服一劑,上縛即解;次服一劑,中縛復解;又服一劑,下縛悉除。 而兩腳疼痺,猶自攣弱,更為合散一劑,稍得屈伸。 僧垣曰:終待霜降,此患當癒。 及至九月,遂能起行。 大將軍襄樂公賀蘭隆先有氣疾,加以水腫,喘息奔急,坐臥不安。 或有勸其服決命大散者,其家疑未能決,乃問僧垣。 僧垣曰:意謂此患,不與大散相當。 若欲自服,不煩賜問。 因而委去。 其子殷勤拜請曰:多時抑屈,今日始來,竟不可治,意實未盡。 僧垣知其可差,即為處方,勸使急服,便即氣通,更服一劑,諸患悉愈。 天和元年,加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大將軍樂平公竇集暴感風疾,精神瞀亂,無所覺知,諸醫先視者,皆雲已不可救。 僧垣後至曰:困則困矣,終當不死。 若專以見付,相為治之。 其家欣然,請受方術。 僧垣為合湯散,所患即瘳。 大將軍永世公叱伏列椿苦利,積時而不廢,朝謁燕公謹,嘗問僧垣曰:樂平永世,俱有痼疾,若如僕意,永世差輕。 對曰:夫患有深淺,時有剋殺。 樂平雖困,終當保全。 永世雖輕,必不免死。 謹曰:君言必死,當在何時? 對曰:不出四月。 果如其言,謹歎異之。 六年,遷遂伯中大夫。 |
建德三年,文宣太后寢疾,醫巫雜說,各有異同。 高袓禦內殿,引僧垣同坐曰:太後患勢不輕,諸醫並雲無慮。 朕人子之情,可以意得,若臣之義,言在無隱,公為何如? 對曰:臣無聽聲視色之妙,特以經事已多,凖之常人,竊以憂懼。 帝泣曰:公既決之矣,知復何言。 尋而太后崩。 其後復因召見,帝問僧垣曰:姚公為儀同幾年? 對曰:臣忝朝恩,於茲九載。 帝曰:勤勞有日,朝命宜隆。 乃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又勑曰:公年過縣車,可停朝謁,若非別勑,不勞入見。 四年,高袓親戎,東討至河陰,遇疾,口不能言,瞼垂復目,不復瞻視,一足短縮,又不得行。 僧垣以為諸藏俱病,不可並治,軍中之要,莫先於語,乃處方進藥,帝遂得言。 次又治目,目疾便愈。 末乃治足,足疾亦瘳。 比至華州,帝已痊復,即除華州刺史,仍詔隨入京,不令在鎮。 宣政元年,表請致仕,優詔許之。 是歲,高袓行幸雲陽,遂寢疾,乃召僧垣赴行在所內。 史柳昇私問曰:至尊貶膳日久,脈候何如? 對曰:天子上應天心,或當非愚所及,若凡庶如此,萬無一全。 尋而帝崩。 |
宣帝初在東宮,常苦心痛,乃令僧垣治之,其疾即癒。 帝甚悅,及即位,恩禮彌隆。 常從容謂僧垣曰:常聞先帝呼公為姚公有之乎? 對曰:臣曲荷殊私,實如聖旨。 帝曰:此是尚齒之辭,非為貴爵之號,朕當為公建國開家,為子孫永業,乃封長壽縣公,邑一千戶。 冊命之日,又賜以金帶及衣服等。 大象二年,除太醫下大夫。 帝尋有疾,至於大漸,僧垣宿直侍,帝謂隋公曰:今日性命,惟委此人。 僧垣知帝證候危殆,必不全濟,乃對曰:臣荷恩既重,思在效力,但恐庸短不逮,敢不盡心。 帝頷之。 及靜帝嗣位,遷上開府儀同大將軍。 隋開皇初,進爵北絳郡公。 三年卒,時年八十五。 遺誡衣白帢入棺,朝服勿歛,靈上惟置香奩,每日設清水而已。 贈本官,加荊湖二州刺史。 僧垣醫術高妙,為當世所推,前後效驗,不可勝記,聲譽既盛,遠聞邊服。 至於諸蕃外域,咸請託之。 僧垣乃搜採奇異,參校徵效者,為《集驗方》十二卷,又撰《行記》三卷行於世。 長子察在江南。 |
#經筋平衡;經筋醫學;經筋保健;經筋雕塑;經筋手療;##經筋整體保健;經筋教學;永康堂‧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