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六十五條:下之後,復發汗﹝sweating﹞,必振寒,脈微細。

 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本條言誤施汗下之後,不特亡津液,且可亡陽﹝yang_depletion﹞之義。

>【解曰】:

 病有誤下之後,復發其汗,必定發生振寒顫慄,脈見微細。

 所以然者,以誤下亡其裏陰,復誤汗亡其體溫,致內外之陰陽俱虛故也。

下後亡津液,即為陰虛於裏,復發其汗,不特亡其津液於外,且因汗而體溫消失過多,即成亡陽﹝yang_depletion﹞。

 較上條之祇亡津液為更重,故於小便不利﹝difficult_urination﹞之外,復見振寒脈微。

 振寒者,體溫不足,惡寒﹝aversion_to_cold﹞而且顫慄,即陽虛於外之現象。

 脈微細者,津液傷而陰血虛。

 血虛不充於脈管,脈乃為細,心機能搏動無力,脈乃為微,此時果不能如上條用待期療法,應亟用「四逆湯」回陽救治。

 以津液傷或可以飲食消息治復,陽虛則臟腑機能不能生化,各組織之機能垂絕。

 本條雖跟上條而來之泛論,但不能以其無方,即視為有同樣勿治之之義也。

內外俱虛,即陰陽兩虛,輕則「四逆湯」,重則「四逆加人參湯」。

 成無己曰:「發汗﹝sweating﹞則表虛而亡陽﹝yang_depletion﹞,下之則裏虛﹝interior_deficiency﹞而亡血。

 振寒者,陽氣微也;脈微細者,陰血弱也。」

>【本條之舌證】:當為淡而無神。

>【本條之針法】:

 至陽﹝DU09﹞X、脾俞﹝BL20,X﹞、神闕﹝RN08,X﹞。

 三穴多灸,可以治振寒脈微,強壯心機能,鼓動血運。

 灸後能啜熱粥以資津液,更愈。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