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六十條:「傷寒﹝typhoid﹞」,脈浮緊,不發汗﹝sweating﹞,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本條為「傷寒﹝typhoid﹞」衄血﹝Nose_Bleed﹞後病未解之治例。

>【解曰】:

 「太陽傷寒﹝Taiyang_cold_damage﹞」,脈見浮緊,寒邪外束,不得汗出﹝sweating﹞,因而致衄血﹝Nose_Bleed﹞,但病仍未解者,應以「麻黃湯」主治之。

衄家不可發汗﹝sweating﹞,已有明文,五十一、二條復有衄乃解與自衄者愈,恐人泥於上說,不問其表證仍在與否,不敢發汗﹝sweating﹞,故本條提出亦有可用汗法者。

 惟須注意本條,雖致衄而病仍未解為要。

 成無己曰:「『傷寒﹝typhoid﹞』脈浮緊,邪在表也,當與『麻黃湯』發汗﹝sweating﹞。

 若不發汗﹝sweating﹞,則邪無從出,擁甚於經,迫血妄行,因致衄也。」

朱奉議曰:「衄後脈浮者,宜『麻黃湯』;衄後脈微者,不可行『麻黃湯』,宜『黃芩芍藥湯』。

 蓋衄後脈浮,表未解也;脈微,表已解也。

 於此見仲景用『麻黃湯』於衄後之大旨。」

 周禹載曰:「當汗不汗,因而致衄者,必點滴不成流也。

 陽邪既不大泄,熱從何解?

 仍以『麻黃』汗之,勢必解散而不衄矣。

 此之謂奪汗無血也。」

>【本條之舌證】:當為薄白苔。

>【本條之針法】:照五十一條例。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辰奕,0934-020-26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