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中篇: |
五十九條:病人臟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而不癒者,此衛氣不和也。 先其時發汗﹝sweating﹞則癒,宜「桂枝湯」主之。 |
本條為有定時發熱汗出﹝sweating﹞之治法。 |
>【解曰】: |
病人內臟無他病,飲食調和,二便如常,惟有定時發熱而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不癒耳,此為衛氣不和也。 先於發熱之前發其汗則癒,宜「桂枝湯」主之。 |
病人臟腑無他病,即除有定時之發熱汗出﹝sweating﹞外,無他苦也。 發熱汗出﹝sweating﹞乃如「桂枝證」,故以「桂枝湯」:治之。 與上條之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症不同,彼為無定時之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此為有定時之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且有發熱﹝fever﹞,病情似有不同,而皆為散熱機能亢盛則一也。 |
故曰此衛氣不和也,皆可以「桂枝湯」:治之。 此則僅先其時服之為異,所以然者,以其有定時,可依其時先損其亢盛之機,則熱可不發,汗可不出也。 |
不特此也,「桂枝湯」名為發汗﹝sweating﹞之劑,實為補益氣血之劑。 「桂枝」為強壯心機能與神經細胞活潑之品,「白芍」有補陰斂汗之能,「草」、「棗」亦為補養之品,加以啜粥補養津液,合之為活潑各組織之細胞,增進血液之成分,氣血雙補,內外皆調,表裏得和。 |
上條中醫稱為表不固之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得表固而汗止。 |
本條中醫稱為陰虛發熱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亦得陰液復而熱自不發,汗自不出。 此「桂枝湯」之所以應用頗廣,在乎運用之得法耳。 |
成無己曰:「臟無他病,裏和也;衛氣不和,表病也。 |
《外臺》云:『裏和表病,汗之則癒』。 |
所謂先其時者,先其發熱汗出﹝sweating﹞之時發汗﹝sweating﹞則癒。」 |
張隱庵曰:「上節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言營氣自和於內,致衛氣不與相諧,而其病在營。 此節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言衛氣不和於外,營氣不與相將,故時發熱自汗出﹝spontaneous_sweating﹞,而其病在衛。 時發熱者,發熱﹝fever﹞有時也。 先其時發汗者﹝sweating﹞,先其未熱之時而以『桂枝湯』發其汗也。 合上二節,皆言『桂枝湯』調和營衛之義。」 |
尤在涇曰:「人之一身,經絡綱維於外,臟腑傳化於中。 而其為病,從外之內者有之,從內之外者有之。 臟無他病,裏無病也。 時發熱自汗﹝spontaneous_sweating﹞,則有時不發熱無汗﹝adiaphoresis﹞可知,而不癒者,是其病不在裏而在表,不在營而在衛矣。 先其時發汗﹝sweating﹞則癒者,於不熱無汗﹝adiaphoresis﹞之時,而先用藥取汗,則邪去衛和而癒。 不然汗液方泄,而復發之,寧無如水淋漓之患耶!」 |
>【本條之脈證、舌證】:脈當為浮虛數;舌質當為紅嫩,苔當為薄白或無苔。 |
>【本條之針法】: |
陰郄﹝HT06,I﹞、後谿﹝SI03,I﹞、復溜﹝KI07,I﹞、大椎﹝DU14,I﹞。 |
四穴可以退輕熱與止汗,於盜汗﹝night_sweat﹞更效。 |
連絡永康堂
預約專線:
093-40202-65
Skype:YCT0934020265
地址: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
- Nov 05 Thu 2015 08:00
五十九條: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