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科學化新註》(近代‧承淡安) |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篇: |
二條:「太陽病﹝Taiyang_Disease﹞」,發熱﹝fever﹞,汗出﹝sweating﹞,惡風﹝aversion_to_wind﹞,脈緩者,名為「中風﹝apoplexy﹞」。 |
本條為「太陽中風病﹝Taiyang_apoplexy﹞」脈證之提綱。 |
>【解曰】: |
脈浮、頭項強痛﹝rigidity_of_nape_and_headache﹞、惡寒﹝aversion_to_cold﹞之「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見發熱﹝fever﹞汗自出、惡風﹝aversion_to_wind﹞、而脈浮中有緩象者,名曰:「太陽中風﹝Taiyang_apoplexy﹞」。簡言之:即頭項強痛﹝rigidity_of_nape_and_headache﹞、發熱汗出﹝Fever, sweating﹞、惡風﹝aversion_to_wind﹞、脈浮緩者,名曰:「中風﹝apoplexy﹞」。亦有頭項不強痛,僅見昏暈者,而發熱汗出﹝Fever, sweating﹞、惡風﹝aversion_to_wind﹞、脈浮,為「中風﹝apoplexy﹞」必有之主證。 |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原包括「中風﹝apoplexy﹞」、「傷寒﹝typhoid﹞」二種證狀而言,首條即言「中風﹝apoplexy﹞」、「傷寒﹝typhoid﹞」兩種共有之證狀,此則專言「太陽中風﹝Taiyang_apoplexy﹞」之脈證也。 |
發熱為人身體溫超過正常溫度,對於病體來說,應當是有利的,原為對於外界侵害的一種生理反應,其作用為「正氣﹝vital_qi﹞」(即抵抗力﹝resistance﹞,以後統稱謂之正氣﹝vital_qi﹞)抵抗病邪的一種表現,即體溫中樞調節起了變化,熱的產量增多或排出減少,使蓄積在體內的熱量超過平時,成為發熱。 |
發熱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約有下列幾點: |
一、傳染病的發熱。 |
二、手術後的發熱。 |
三、神經性發熱。 |
四,缺水發熱。 |
五、藥物的影響。 |
但就本書所論發熱﹝fever﹞,不外第一點傳染病的關係,條分之可得六點: |
一、外界一種病毒侵襲體內,生理上即發動一種抵抗作用,刺激神經體溫調節中樞,於是體溫增高,增強體內抗菌機能,促進抗體產生等等。戰勝病毒後,由於汗腺﹝sweat_gland﹞分泌加速,體熱大量隨汗而去,體溫乃得復原,即中醫所謂汗出﹝sweating﹞而解。 |
二、病原細菌侵人體內,放散一種毒素,或發生繁殖作用,與體內血液或各部組織的液體起化學作用,而使產熱中樞的機能興奮。 |
三、血液循環發生障礙,廢料物質不能盡量排泄,此類廢物如新陳代謝的尾產物、過剩的營養料、毒物等,留著體內,影響了血球和細胞的新陳代謝,而使體溫增加。 |
四、臟器組織因某種關係發生變化,或殘廢物質不能多量排出體外,此類殘餘即能起發酵作用,成為瓦斯濁氣,因之體溫增高。 |
五、外層汗孔閉塞,體內熱量增加,不得放散,新陳代謝失去調節,亦能使體溫增高。 |
六、血之所至,即熱之所至,血液大部分充盈於某部,某部的溫度即覺增高。但此類的熱,西醫謂之發炎,中醫稱之為「火」,如「胃火﹝stomach_fire﹞」、「肝火﹝liver_fire﹞」等。 |
上面六條,或曰:「實熱」,或曰:「邪熱」,或稱「表熱」,或稱「內熱」,視臨床症狀如何而名之。 |
「太陽中風﹝Taiyang_apoplexy﹞」的發熱﹝fever﹞,即屬上列的第一點。產熱中樞的機能亢進,由它發出衝動,管理著與體溫有關的血管、肌肉及汗腺﹝sweat_gland﹞的活動,皮膚放散和輻射之機能受到障礙,中醫稱之為「表熱」。 |
排熱和生熱最有關的器官是皮膚小血管、汗腺﹝sweat_gland﹞、肌肉和肺。出汗是皮膚血管擴大,全身肌肉舒鬆,肺呼吸加速,汗腺﹝sweat_gland﹞分泌汗液。汗腺﹝sweat_gland﹞受交感神經﹝sympathetic_nerve﹞所支配,中樞在脊髓、延腦﹝medulla﹞、下視丘﹝hypothalamus﹞和大腦皮層﹝cerebral_cortex﹞中。這些中樞的興奮都可使汗腺﹝sweat_gland﹞分泌,亦即排除病毒的一種生理機能表現。 |
按出汗的原因,不外下列四點: |
一、正常體溫的保持,是人體健康活動的基本要求之一。人體不斷進行新陳代謝,所以不斷產生熱,在熱產生的同時,身體將熱不斷的排除,產生和排除的量和速率相平衡,體溫就恆定不變。肺呼吸及內呼吸不停,不斷吸入空氣中的氧與血液中的鐵質化合,和食物內所含的氫化合成水,和食物內所含的碳化合成碳酸氣,與燃燒時的變化相似,燃燒時發熱﹝fever﹞,呼吸時也發熱。簡括的說:體熱的產生,來自養料的氧化,體熱產量的多少,決定於中樞神經﹝Central_nervous﹞系統的興奮情況,例如情緒緊張、體力勞動和氣候冷熱等。 |
另一方面散熱中樞的興奮,可因三方面的刺激而加強: |
一是血液溫度增高的直接刺激。 |
二是低級中樞所傳達的熱覺感受器的衝動。 |
三是大腦皮層﹝cerebral_cortex﹞的衝動。 |
當大腦皮層﹝cerebral_cortex﹞接受高熱的刺激時,不論來自內在或外在環境的,都將轉來加強散熱中樞的活動,因而加速熱量的發散,以為調節。出汗即為散熱中樞機能亢進,刺激汗腺﹝sweat_gland﹞,為一種大量發散體溫的作用。 |
二、當產熱與散熱的協調機構長期失卻平衡時,皮膚表層神經衰弱,汗孔的分泌作用無力控制而汗自出。 |
三、體溫增高,直接刺激下視丘﹝hypothalamus﹞的體溫中樞,致汗腺﹝sweat_gland﹞開放而汗自出。 |
四、神經中樞的機能衰竭,各部組織之神經都失卻主宰而汗自出。 |
「太陽中風﹝Taiyang_apoplexy﹞」之汗自出,即屬於第一點的散熱中樞神經﹝Central_nervous﹞機能亢進,刺激汗腺﹝sweat_gland﹞,雖曰汗出﹝sweating﹞,亦不過皮膚上稍稍濕潤而已。雖汗而不多,故其發熱並不因微汗而退清。因為體溫中樞的調節起了變化,產熱多,散熱少,致體溫升高。在發熱的時候,體溫提高之後,雖然產熱和散熱趨於平衡,然此時保留在體內的熱量仍比正常多,所以體溫保持在高水準上。經過治療或一個時期休息之後,如藥物治療或針灸治療,體溫又起變化,結果把過多的熱排出,於是保留在體內的熱量恢復正常,乃得痊癒。 |
「惡風者﹝aversion_to_wind﹞」,因有微汗,汗腺﹝sweat_gland﹞開張,肌腠疏而不密。皮膚內溫覺感受器不勝流動空氣與皮膚輻射和對流的刺激,故淅淅惡風﹝wetted_aversion_to_wind﹞。 |
成無己曰:「惡風者﹝aversion_to_wind﹞,風至則惡,得居密室之內,幛幃之中,則坦然自舒也」。 |
「脈緩」為脈浮緩之略。首條已舉「太陽病﹝Taiyang_Disease﹞」之脈浮為標的。浮中所以見緩者,以皮膚有汗液滋潤,柔和而不緊縮,即皮膚血管舒張,皮下感覺神經亦呈弛緩的緣故。 |
本條之名「中風﹝apoplexy﹞」,俗稱之「傷風症」者是,與猝然倒地、口眼喎斜﹝Facial_paralysis﹞、不省人事之「中風症」,絕然不同。一為病在腦部,此則病在肌表,所謂「風傷衛」者是也。 |
>【本條之舌證】:舌質當屬正常紅潤或淡潤,苔則薄白。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