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冷廬醫話》補編(清‧陸以湉) |
醫範: |
《醫學源流論》: |
徐靈胎《醫學源流論》云:有病固當服藥,乃不能知醫之高下,藥之當否,不敢以身嘗試,莫若擇至易輕淺,有益無損之方,以備酌用。 如 偶感風寒,則用蔥白蘇葉湯取微汗; 偶傷飲食,則用山楂麥芽湯消食; 偶感暑氣,則用六一散,廣藿湯清暑; 偶傷風熱,則用燈心竹葉湯清火; 偶患腹瀉,則用陳茶佛手湯和腸胃。 如此之類,不一而足,即使少誤,必無大害。 |
又有藥似平常,而竟有大誤者。 如腹痛嘔逆﹝emesis﹞之症,寒亦有之,熱亦有之,暑氣觸穢亦有之,或見此症,而飲生薑湯,如果屬熱,不散寒而用生薑熱性之藥,與寒氣相鬥,已非正治,然猶有得效之理,其餘三症飲之必危。 曾見有人中暑﹝heat_stroke_and_sunstroke﹞,而服濃薑湯一碗,覆杯即死,若服紫蘇湯,寒即立散,暑熱亦無害,蓋紫蘇性發散,不拘何症,皆能散也。 按:此論懲藥誤而發,微病用之,最為穩善,養生家不可不知。 (炳章)按:《源流論》二卷,乃乾隆十九年時作,針砭陋俗,辨證謬誤,可為醫俗醫之棒喝。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