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貫珠集》(清‧尤在涇) |
卷一 太陽篇上: |
太陽正治法 第一: |
麻黃湯脈證 七條: |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頭痛﹝Headache﹞、發熱﹝Fever﹞。身疼腰痛﹝lumbago﹞。骨節疼痛﹝joint_pain﹞。惡風﹝aversion_to_wind﹞、無汗而喘者﹝asthma﹞:麻黃湯主之。 |
足之太陽。 其脈上際巔頂。而下連腰足。而寒之為氣。足以外閉衛陽。而內鬱營血。故其為病。 |
有頭痛﹝Headache﹞、發熱﹝Fever﹞。身疼腰痛﹝lumbago﹞。骨節疼痛﹝joint_pain﹞。惡風﹝aversion_to_wind﹞、無汗而喘﹝asthma﹞之證。然惟骨痛、脈緊、無汗。為麻黃湯的證。 |
其餘則太陽中風﹝Taiyang_disease_with_wind_affection﹞亦得有之。 學人若不以骨痛、脈緊、無汗為主。而但拘頭痛﹝Headache﹞、發熱﹝Fever﹞等證。必致發非所當發矣! 雖本文不言脈緊。然可從無汗而推。猶太陽傷寒﹝greater_yang_cold_damage﹞條。不言無汗。而以脈緊該之也。 |
麻黃湯方: |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 |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
人之傷於寒也。陽氣鬱而成熱。皮膚閉而成實。麻黃輕以去實。辛以散寒。溫以行陽。杏仁佐麻黃。達肺氣、泄皮毛、止喘急﹝asthma﹞。 王好古謂:其治衛實之藥是也。然泄而不收。升而不降。桂枝、甘草。雖曰佐之。實以監之耳。 |
脈浮者﹝floating_pulse﹞。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 |
脈浮﹝floating_pulse﹞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
二條憑脈以言治。而不及證。且但舉浮與數。而不言緊。而云可與麻黃湯發汗。殊為未備。 |
然仲景自有太陽傷寒﹝greater_yang_cold_damage﹞條與麻黃湯證。 在學人當會通全書而求之。不可拘于一文一字間也。 |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脈浮緊。無汗發熱﹝Fever﹞。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 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
脈浮緊。無汗發熱﹝Fever﹞。身疼痛。太陽麻黃湯證也。至八九日之久而不解。表證仍在者。仍宜以麻黃湯發之。 所謂治傷寒不可拘於日數。但見表證脈浮者﹝floating_pulse﹞。雖數日猶宜汗之是也。乃服藥已。病雖微除。而其人發煩目瞑者。衛中之邪得解。而營中之熱未除也。劇者血為熱搏。勢必成衄。衄則營中之熱亦除。而病乃解。 所以然者,陽氣太重。營衛俱實。故須汗血並出。而後邪氣乃解耳。 |
陽氣、陽中之邪氣也。 郭白雲云:麻黃湯主之五字。當在此當發其汗下。是。 |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脈浮緊。發熱﹝Fever﹞,身無汗,自衄者愈。 |
傷寒脈浮緊者。邪氣在表。 法當汗解。而不發汗。則邪無從達泄。內搏於血。必致衄也。衄則其邪當去。而猶以麻黃湯主之者,此亦營衛並實。 如上條所云陽氣重之證。 上條衛已解而營未和。故雖已發汗。猶須得衄而解。 此條營雖通而衛尚塞。故既已自衄。而仍與麻黃湯發汗而愈。 |
然必欲衄而血不流。雖衄而熱不解者。乃為合法。不然。靡有不竭其陰者。於是仲景復著奪血﹝massive_hemorrhage﹞、無汗之例曰:脈浮緊。 |
發熱﹝Fever﹞,身無汗,自衄者愈。 謂陽氣重者。須汗血並出。以泄其邪。其稍輕者。設得衄血﹝epitaxis﹞。邪必自解。身雖無汗。固不必更以麻黃湯發之也。 |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十日已去。脈浮細而嗜臥者﹝somnolence﹞。外已解也。設胸滿脇痛者﹝thoracic_fullness_and_rib-side_pain﹞。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
太陽病﹝taiyang_disease﹞:至十餘日之久。脈浮﹝floating_pulse﹞不緊而細。人不躁煩而嗜臥﹝somnolence﹞。 所謂緊去人安。其病為已解也,下二段是就未解時說。 謂脈浮細不嗜臥﹝somnolence﹞。而胸滿脇痛者﹝thoracic_fullness_and_rib-side_pain﹞。邪已入少陽。為未解也。則當與小柴胡湯。 若脈但浮而不細。不嗜臥者﹝somnolence﹞。邪猶在太陽而未解也。仍當與麻黃湯。非外已解而猶和之發之之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