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藏經》(東漢‧華佗) |
序: |
《華氏中藏經》。見鄭樵通志藝文略。為一卷。陳振孫書錄解題。同云漢譙郡華陀元化撰。 宋史藝文志。華氏作黃蓋誤。 |
今世傳本有八卷。吳勉學刊在古今醫統中。余以乾隆丁未年入翰林。在都。見趙文敏手寫本。卷上。 自第十篇性忌則脈急以下起。至第二十九篇為一卷。 卷下。自萬應丸藥方至末為一卷。失其中卷。審是真跡。 後歸張太史錦芳。其弟錄稿贈餘。 又以嘉慶戊辰年。乞假南歸。在吳門見周氏所藏元人寫本。亦稱趙書。具有上中下三卷。而缺論診雜病必死候第四十八。及察聲色形證決死法第四十九。 兩篇。合前後二本。校勘明本。 每篇脫落舛誤。凡有數百字。其方藥名件次序分量。 俱經後人改易。或有刪去其方者。今以趙寫兩本為定。此書文義古奧。 似是六朝人所撰。非後世所能假託。考隋書經籍志。有華佗觀形察色。 並三部脈經一卷。疑即是中卷。 論診雜病必死候以下二篇。 故不在趙寫本中。未敢定之。 |
鄭處中之名不見書傳。 陳振孫亦云自言為華先生外孫。稱此書因夢得于石函。莫可考也。 序末稱甲寅秋九月序。古人亦無以干支紀歲。不著歲字者。疑其序偽作。 至一卷三卷八卷分合之異。則後人所改。趙寫本。旁注有高宗孝宗廟諱。又稱有庫本。陸本異同。是根據宋本手錄。 元代不避宋諱。而不更其字。可見古人審慎闕疑之意。此書四庫書既未錄存。 又兩見趙寫善本。急宜刊刻以公同好。卷下萬應丸等。 皆以丸散治疾。而無湯藥古人配合藥物分量。案五臟﹝the_five_Zang_organs﹞五味。 配以五行生成之數。今俗醫任意增減。不識君、臣、佐、使。 是以古人有不服藥為中醫之歎。要知外科丸散。率用古方分量。 故其效過於內科。此即古方不可增減之明證。 余所得宋本醫學書甚多。 皆足證明人改亂古書之謬。 惜無深通醫理者。與共證之。 |
嘉慶十三年太歲戊辰十月四日。 孫星衍撰序于安德使署之平津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