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陽病兼變證-熱入血室證: ﹝Syndrome_due_to_heat-evil_attacking_the_blood_chamber﹞ |
【原文】 |
婦人中風,發燒惡寒,經水適來,得之七八日,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脇下滿,如結胸狀,讝語者,此為熱入血室①也,當刺期門②,隨其實而取之。﹝143﹞ |
婦人中風,七八日續得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者,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144﹞ |
婦人傷寒,發燒,經水適來,晝日明瞭,暮則讝語,如見鬼狀者,此為熱入血室,無犯胃氣,及上二焦 ③、必自癒。﹝145﹞ |
【詞語解釋】 |
①、血室:指胞宮,即子宮。 |
②、期門:肝經之募穴,在乳中線上,乳頭下二寸,當第六肋間隙取之。 |
③、二焦:此指上焦與中焦。 |
【原文析義】 |
上述三條原文論述熱入血室證的證治及禁例。143條婦人中風,發燒惡寒,是表證,經水適來,則血室空虛,在表之邪乘機內陷,熱與血搏結於血室,同時出現許多症狀,稱為熱入血室證。 因得之七八日,邪已內傳,表證已罷,肌表之熱已除而身涼;因邪已入裏,熱與血結,氣血運行不暢,脈道瘀滯不利故脈遲;此脈遲為熱與瘀血相結所致,即不同于陽明腑實之脈遲,亦不同于陰證之脈遲。因胸脅是肝膽經脈所循行的部位,肝藏血,主疏泄,今熱與血結,經脈不利,疏泄失職故胸脅下滿如結胸狀,後世稱為「血結胸」,又與水熱互結的熱實結胸有別。 因血熱上擾,神明不安故發譫語,此譫語之因又與陽明燥結所致譫語有別。因期門為肝之募穴,肝藏血,今熱與血相結,故刺期門,可泄血分之實熱,使熱去瘀解而病癒。 |
144條論述熱入血室寒熱如瘧的證治。婦人中風,初起當有發燒惡寒等表證,經水適來,發病之後,邪熱內陷血室,與血相結,而經水適斷。因血室瘀阻,氣血流行不暢,故延及七八日後,正邪分爭,寒熱發作有時。「如瘧狀」言其有似瘧疾之寒熱,但非瘧疾之定時而發,此條與143條相比,雖均為熱入血室之證,但症狀及病情尚有差異。143條則邪陷較深,熱結較甚,症見熱除而脈遲身涼,胸脅下滿如結胸狀;此為邪陷較淺,結滯較經,病勢尚有外解之機,症見寒熱發作有時。所以143條治宜刺期門以泄血中實熱;本條治宜和解樞機,助正達邪,方用小柴胡湯。可見熱入血室之見證,頗有不同,治法亦稍有差異。 |
145條論述熱入血室的證治及禁例。 婦人傷寒發燒,適逢經水來潮,邪熱亦乘虛陷入血室,熱與血相結,則為熱入血室。 因氣屬陽而主日,血屬陰而主夜,因病在血分,不在氣分,故病人白天神志清楚,入暮則神志模糊,譫語妄言,如有所見。 因譫語非胃實所致故不可攻下,以犯胃氣;邪不在表,亦不在膈,所以也不可發汗、湧吐,「無犯胃氣及上二焦」即指禁用汗吐下三法。 所謂「必自癒」是說瘀血尚有出路,邪熱有外泄之機,病有自癒的可能,不是不治自癒,治法或刺期門,或小柴胡湯加減,斟酌應用。 |
【辨證提要】 |
【辨證要點】:婦人經期感受外邪導致或胸脅下滿如結胸狀;或寒熱如瘧,發作有時;或譫語,晝明暮作,如見鬼狀。 |
【病機﹝pathogenesis﹞】:婦女經期,感受外邪,熱與血相結。 |
【治法﹝Therapeutic_Methods﹞】:用小柴胡湯;或刺期門。 |
治禁:禁用汗吐下三法。 |
【疑難點擊】 |
歷代醫家對熱入血室的證治基本認同,但對血室所指何物,卻眾說紛紜,歸納起來有如下幾種說法: 成無己認為血室謂沖脈,如其在《傷寒明理論•熱入血室第四十五》中云「人身之血室者,榮血停止之所,經脈留會之處,即沖脈是也。」; 方有執、程郊倩亦從其說;柯韻伯認為血室謂肝經,如其在《傷寒來蘇集•傷寒論注•陽明脈證上》中云:「血室者,肝也,肝為藏血之臟,故稱血室。」; 張景嶽認為血室謂子宮,《類經附翼•三焦胞絡命門辨》中云:「子宮者……醫家以沖任之脈盛如此,則月事以時下,故名之曰血室」。 從此說者,人數較多,如李培生在《傷寒論講義》中云「血室,指胞宮,即子宮。」; 倪少恒認為血室謂血海,是人體血液聚會之所,很可能就是通常所說的血海,是有名無指的東西,其作用卻與沖任及厥陰經脈密切關聯,當與子宮有別; 肖合聚認為血室即血脈,血分。其實質上就是溫病學衛氣營血辨證裏的「血分」,它不是什麼具體的臟器或經絡,而是疾病由淺入深的一個病理發展階段。 所謂熱入血室,意即熱入血脈,實質就是熱入血分。 |
【醫案選釋】 |
案1:熱入血室 |
劉××,女,32歲。傷寒已五日,六脈弦大而數,舌苔厚而燥,乍冷乍熱,口渴而苦,大便秘結﹝obstipation﹞,夜煩難以入寐,曾五日前溜冰後,即覺寒氣逼人,此時經至,一日而經閉,帶下如注,惡寒發燒頭痛。證如《金匱要略》「婦人中風,……熱入血室,……」遂擬小柴胡湯加涼血活血潤下之品與之。北柴胡﹝12克﹞、黃芩﹝9克﹞、瓜蔞仁﹝9克﹞、火麻仁﹝12克﹞、生甘草﹝3克﹞、大棗﹝三枚,擘﹞,生薑二片。一劑寒熱退而大便通。胃思納穀,寐佳。又擬益陰清熱疏利之劑以去餘邪。生地﹝12克﹞、元參﹝9克﹞、麥冬﹝9克﹞、花粉﹝12克﹞、青蒿﹝9克﹞、柴胡﹝4.5克﹞、生山梔﹝9克﹞、淡竹葉﹝9克﹞、生甘草﹝3克﹞。2劑旋愈。﹝孟永利,等.傷寒論現代研究﹝Modern_Research﹞與臨床應用.學苑出版社,1998:164~165﹞ |
案2:熱入血室 |
雷婦于農忙時,經雖行,仍複參加勞作。晚浴用水稍冷,致感冒風邪,經行遂止,次日發寒熱,其夫用辛溫藥汗之,白天人尚安適,自覺胸脅滿痛,口苦微乾,夜複寒熱,神昏譫語,如見鬼狀,歷時旬日未解。延餘往診,其夫備述病程始終,因此處予小柴胡湯去半夏加丹皮、鱉甲、生地、梔仁、桃仁、紅花等,3劑而癒。﹝呂志傑,等.仲景方藥古今應用.中醫古籍出版社,2000:565﹞ |
【辨治思路】: 案1: 婦人中寒,經水適來,血室空虛,邪熱與血相結,經水適斷,為熱入血室之證,故投以小柴胡湯加活血潤下之品而癒。 案2: 婦人經期,血室空虛,冷浴外邪乘虛而入,以致熱血相結形成熱入血室,投以小柴胡湯加涼血活血之品,方證相應,故能取效。 |
【現代研究﹝Modern_Research﹞】 |
從現代醫學來看,「熱入血室」是指婦女月經期間遭受感染所致的疾病。其辨證要點是發燒,胸脅苦滿,神昏譫語等症。 熱入血室證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性或亞急性盆腔炎範疇﹝包括子宮炎、輸卵管卵巢炎、盆腔結締組織炎、盆腔腹膜炎及在本炎症各病中所併發的敗血症﹞ |
婦女經期受神經內分泌的調節控制,最重要的變化是雌激素、孕激素水準明顯下降,雌激素水準下降使全身代謝水準低下,抗病能力明顯減退,因此婦女月經期間容易遭受感染產生疾病。這很可能是「熱入血室」的發病機制。 |
【復習思考】 |
01、試述柴胡桂枝湯證,大柴胡湯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的病機、證候、治法及方藥。 |
02、簡述柴胡加芒硝湯證、柴胡桂枝乾薑湯證的證候及【治法﹝Therapeutic_Methods﹞】。 |
03、簡述熱入血室證的證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