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傷寒懸解》陽明經病腑病汗下 總綱一章 陽明十二: |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3~5P.M.﹞時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方在:太陽五。 |
太陽表證未解,而生煩熱,汗出則煩熱解矣。 乃汗後又如瘧狀,每日日晡﹝3~5P.M.﹞時發熱者,此屬陽明也。 日晡﹝3~5P.M.﹞,申戌之交,陽明旺盛之時也。 《漢書·天文志》:正月旦決八風,旦至食為麥,食至昳為稷,昳至晡為黍,晡至下晡為菽,下晡至日入為麻。 各以其時,用雲色占種所宜。 按:日晡﹝3~5P.M.﹞在日昳之後,下晡在日入之前,正申酉戌,燥金得令之時也。 陽明有經證,有腑證,經證表熱外發,其脈浮虛,腑證裏熱內結,其脈實。 脈實者,宜下之,以瀉其裏熱,脈浮虛者,宜發汗,以瀉其表熱。 下之與大承氣湯:大黃、芒硝破結而瀉熱,厚朴、枳實降濁而消滿也,發汗宜桂枝湯,薑、甘、大棗補脾精而和中氣,桂枝、芍藥通經絡而瀉營鬱也。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