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湯之注釋: |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續自汗出,無大熱者,越婢湯主之。(《金匱要略》) |
【註】 |
《類聚方廣義》本方條曰:「為則按大青龍湯證,無咳嗽衝逆,而有腳攣急之證者主之。『不渴』當作『渴』;『自汗出』之下,當有『或無汗』之字。又越婢湯治一身悉腫,喘而渴,自汗出,惡風者,俱可從之。」 |
越婢湯方 |
麻黃11克,石膏20~100克,生薑5克,大棗7克,甘草3.5克。 |
上細銼,以水二合,煎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溫服。惡風者加附子一枚,風水加朮四兩。 |
先輩之論說: |
《方輿輗》本方條曰:「上體、下體或一身悉腫,脈浮而渴,自汗出,惡風,小便不利,或喘咳者,越婢湯主之。腳氣、痛風、瘡毒內攻等多此證。又犯風邪久咳等,沐浴而變此證者,往往見之。」 |
《青州醫談》曰:「傷寒有多汗憎寒,若近衣被,則汗漏不止,去之則憎寒不可忍,數日不止。世醫試與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或桂枝加黃耆湯等,不愈,有變譫語,飲食不進,終至危殆者。逢此證而內熱如此其甚者,宜越婢湯。」 |
求真按:「余曾治類似此證之感冒,如惡寒發熱,自汗,口舌乾燥,舌有白苔者,與本方得速效。」 |
《勿誤藥室方函口訣》本方條曰:「此方之本義云發越脾氣,雖同為麻黃劑,而與麻黃湯、大青龍湯異趣,以無大熱,自汗出為目的也。故用於肺脹、皮水等,而不用於傷寒溢飲也。又論中之麻黃甘石湯,亦與此方同類。」 |
求真按:「越婢湯之名稱,有云因此方有發越脾氣之作用而名者,亦云以仲景得自越國之婢,故有此名者,皆想象之說也。」 |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Prof.Chang,Chen-Yi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