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胸:

《傷寒論》云: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滿,此千古疑句也。

 觀仲景以大小陷胸湯重方治結胸,以諸瀉心湯輕方治痞滿,則知發于陽、發于陰,乃言病之輕重。

 舊注以發熱惡寒,發于陽;無熱惡寒,發于陰。

 不知無熱惡寒者,陰症也,反下之,即死矣,焉能成痞滿?

 仲景豈用黃連瀉心寒藥,治誤下後之陰症乎!

 又云:太陽病風傷于衛,當用桂枝湯,誤用承氣湯下之,因作結胸。

 太陽病,寒傷于營,當用麻黃湯,誤用承氣湯下之,因成痞滿。

 余細玩之,亦不拘太陽一經以致病。

 下文云: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症具,而以他藥下之。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若但滿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宜瀉心湯

 可見少陽經誤下,亦有結胸痞滿之症。

 又:以心下硬痛者,為結胸,以心下但滿而不痛者,為痞滿,可見結胸痞滿但以痛不痛分別病之輕重命名。

 總之,三陽表邪未解而重,下早而變心下硬痛,名曰結胸;三陽表邪未解而輕,下早變心下但滿不痛,名曰痞滿。

 仲景未曾盡拘太陽一經,亦未必以風寒傷衛傷營分別。

 觀其用方主治,則以大陷胸湯丸,治心下直至小腹硬痛大結胸症;用小陷胸湯丸,但治心下痛小結胸症;以諸瀉心湯,但治心下滿不痛之痞氣。

 細玩寒傷營發于陰,無汗之表邪症,重于風傷衛有汗之表邪,何故誤下反不成結胸反成不痛之痞滿,反用瀉心湯輕方,按此明明以症之輕重,命名立方。

 其以陷胸瀉心立名者,以其病在心胸博位耳。

 若熱邪內陷陽明大腸下部,則不得謂之結胸而為陽明腹痛下症,不用陷胸而用承氣湯下之矣!

 又如:表症未解,而誤下之,表邪內陷,系在太陰脾家陰經,而見下症者不用承氣,而用桂枝大黃湯

 以大黃下穢腐,以桂枝散內陷之表邪,且制大黃不傷太陰臟氣,不比結胸在上之陽經症,可用陷胸湯者;不比熱結在下之陽明症,可用承氣湯者。

 外另有水結胸症,用生薑半夏湯者;有痰火結胸而用川連半夏湯者。

 今余又推展邪氣食氣,互相膠結,用平胃保和散者,凡此皆後世類結胸症也。

《太陽篇》云:病發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滿。

 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此條:申明表熱未解,失汗誤下,成結胸痞滿之由。

 言病發于陽,表熱之重者,下早表熱內陷而成結胸;發于陰,表熱之輕者,若下早成痞滿。

 舊注風傷衛為陽,寒傷營為陰。

 不知寒傷營無汗身痛,發熱之表邪,重于風傷衛有汗之表邪。

 豈誤下反變痞滿之輕病?

 必是以表熱之輕重而分陰陽也。

太陽病,脈浮而動數,浮則為風,數則為熱,動則為痛,數則為虛,頭痛發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

 醫反下之,動數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燥煩,心下懊,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

 大陷胸湯主之。

 若不結胸,但頭汗出,餘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黃也。

浮而動數,表脈也。

 頭痛發熱,盜汗惡寒,表症也。

 醫反下之,動數變遲,結胸脈也。

 膈內拒痛,懊,心下因硬,結胸症也,故用大陷湯。

 設若不結胸,頭有汗遍身無汗,小便不利,則淤熱無從發洩,身發黃矣!

太陽病,重發汗而複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

表症失汗,懼下有成結胸痞滿。

 今重發汗,複下之,亦成結胸。

 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故用大陷胸湯

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湯

結胸而至頸項亦強,胸邪十分緊實,用大陷胸湯,恐過而不留;陷胸丸,恐滯而愈結。

 今煮汁服之,則婉轉逐邪。

病有結胸,有臟結,其狀何如?

 答曰:按之痛,寸脈浮,關脈沉,名曰結胸也。

 如結胸狀,飲食如故,時時下利,寸脈浮,關脈小細沉緊,名曰臟結。

 舌上白苔滑者,難治。

 此條:辨結胸臟結之症,惟在飲食如故,時時下利上以別症。

 寸脈浮,關脈沉,舌上有苔,不可用辛溫。

 白苔而滑,不可用寒涼,故曰難治。

病患脅下,素有痞氣,連在臍旁,痛引小腹入陰筋者,此名臟結,死臟結無陽症,不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此申素有痞氣之人,今痛引入小腹,下連陰筋者,名臟結之死症。

 又申:臟結非陽經症,故無往來寒熱,其人反靜,舌上有苔而滑者,故不可攻。

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

 此條:重申胸前實熱,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宜用大陷胸湯

小結胸症,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此重申:不按不痛,脈浮滑,不沉實,宜用小陷胸湯

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複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主之。

 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

 上段言:傷寒十餘日,熱結在裏,已可下。

 然見往來寒熱,少陽表症,只可大柴胡雙解表裏。

 下段言:但結胸,外無大熱者,乃是水結胸,阻絕陰陽,故但頭汗,餘處無汗,必以大陷胸逐水飲,通閉塞。

 此申明但頭有汗之症,當治胸前凝結。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骨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症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此章邪結脅下,不成結胸,又見太陽、少陽表症,當用柴胡桂枝湯先散表邪。

 結胸病,其脈浮大者,不可下,下則死。

 結胸病,脈浮大,即為表邪,故曰下之則死。

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症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症仍在者,複與柴胡湯。

 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

 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

 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湯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此申明誤下,變三症三條治法。

 言結胸痞滿,不獨太陽下早而成,即少陽表症,誤下亦成者。

 故曰: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柴胡湯症,反用他藥下之,若發熱表症仍在,不成結胸者,當複與柴胡湯,必蒸蒸發熱汗出而解。

 若下後身不熱而見心下硬痛,則成結胸矣,宜用大陷胸湯

 若滿而不痛,則為痞氣,宜用半夏瀉心湯

大陷胸湯

 芫花、甘遂、大戟。

熱邪傳裏,內結小腹,用大承氣湯

 若失汗誤下,熱邪內陷,作痛胸腹,用大陷胸湯丸。

小陷胸湯

 川連、半夏、栝蔞實。

 此方詳注胸滿,以半夏辛散豁痰,栝蔞蕩滌邪穢,川連去積熱,則熱散痰消。

承氣湯:見便結。

 結胸上部病,本不用承氣湯

 若滿而不痛,腹中痛多,又見大便閉結,故變用承氣湯下行,則上亦寬。

桂枝大黃湯:見腹痛。

 誤下,表邪內陷,陽明胃家作痛,脈沉而緊,用大陷胸湯

 內陷大腸作痛,脈數而實,用承氣湯

 內陷太陰作痛,脈細而數,用桂枝大黃湯

生薑半夏瀉心湯

 生薑、半夏、枳殼、厚樸、人參、川連、甘草。

 此方通治失汗下早痞滿之方。

 多加甘草,名甘草瀉心湯,治胃中虛,客氣上逆;多加生薑,名生薑瀉心湯,治脅下水氣,腹中雷鳴。

平胃保和散:即平胃散保和丸同研。

 挾食外感,胸中凝結作痛,手不可近,似結胸,實痰飲食積症,故用此方。

柴胡桂枝湯:詳注痞滿。

永康堂整體保健【Y.C.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經筋代名詞 的頭像
    經筋代名詞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