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毒 六:
何事
瘍瘡不罷,血氣注留未謝,濁邪因此害清和,目病斯來也。
道是酒肉淫,卻似煙花惹,風流棒打始能痊,甘受幾多下。
此章言人生瘡瘍,流毒攻及於目。
夫瘡瘍之作,皆由膏粱濃味,酒色勞鬱,耗損真元,外邪襲入,朋黨作奸,致血氣注留,內無從泄,發為腫痛。
《經》曰:形傷痛,氣傷腫。
又曰:五臟不和九竅不通,六腑不和,留結為癰。
外似有餘而內實不足,如再加肝虛毒勝,必循目絡,侵攏清虛,法當澄清毒源,毒去目自癒。
大要腫高焮痛,膿水稠粘者,元氣未損也,仙方活血飲解之,次用托裏消毒散。
漫腫微痛,膿水清稀,元氣衰弱也,用托裏不應,加薑、桂。
膿出反痛,氣血虛也,八珍湯加耆桂。不生肌,不斂口,脾氣虛也,四君子加芍藥、木香。
惡寒、增寒,陽氣虛也,十全大補加薑、棗。
晡熱、內熱,陰血虛也,四物加參術。
欲嘔、慣嘔,胃氣虛也,六君子加泡薑。
自汗、盜汗,心腎虛也,補心丹或都氣丸。
食少體倦,脾氣虛也,補中益氣加半夏、茯苓。
喘促咳嗽,脾肺虛也,前湯加麥冬、五味。
欲嘔少食,脾胃虛也,椒梅理中湯。
再腹痛泄瀉,則虛寒矣,前湯烏梅易附子。
小腹痞、足脛腫,脾腎虛也,十全大補加棗皮、山藥。
更泄瀉足冷,則虛寒矣,再加香附。
熱渴淋閉,此腎虛陰火,加減八味丸。
喘嗽淋秘,此肺腎虛火,前方及補中益氣湯。
大凡怯弱之人,不必分其腫、潰,惟當先補胃氣,以托裏消毒散加減從事。
或疑參、耆滿中,間有用者,加上許多涼散,所補不償所損。
又有泥於氣質素實,及有痰不服補劑,專一敗毒,草菅人命,醫云乎哉。
故東垣云:形氣病氣有餘,當瀉不當補。形氣病氣不足,當補不當瀉。
丹溪曰:但見腫痛,參之脈症,虛弱便與滋補。
氣血無虧,可保終吉。
若好訟,因而受杖,棒瘡痛攻及目,此怒氣激傷肝肺,須援因他例議治,卻與本症無涉。
刑非妄與也,惟犯法健訟者受之,是以君子懷刑,訟獄衰息,為國之瑞。
今人倚恃護符,稍有爭端,輒駕詞誣控,雖個中討得便宜,而家力日告消乏,萬一官清敵勁,褫杖端恐不免。
夫以軒軒好漢,與隸卒同一匍伏,已自不堪,乃囚首獻臀受責於眾人屬目之地,恥孰甚焉。
爾時,縱氣硬口硬,痛苦自憐,而虧體辱親,子弟且做人不去,不孝又莫大於此。
願天下有為之士,完國課,守臥碑外,務以寬濃之情施諸鄉黨,斷不能飛空冤陷,即不幸偶罹株連,亦天理人心,昭雪有日,杖何如受。永康堂整體保健(張辰奕)【Y.C.T】